地震学预测方法的优化及预测效能的信度随时间的分布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地震预测的实践中,使用了不少的地震学方法或指标.但就同一个方法或指标,使用同样的地震资料对同一地区的计算结果却因人而异,所得到的异常也各有不同.使用优化后的计算参数和随时间变化的信度,将多种地震学预测方法进行合成,可以得到比较好的预测效果.在本研究中,用不精确推理的方法进行综合.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正演模型中采用了弹性波及散射理论,从而避免了分离各类波场的困难及引入人为误差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类型波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并可在反演中同时重建地球内部的密度、速度及弹性参数的高分辨结构.
高阶统计量是在二阶统计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非高斯、非线性、非最小相位与非平稳信号的数学方法.高阶累积量与二阶统计量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具有对高斯有色噪声恒为零的特点,可用于提取高斯有色噪声中的非高斯信号;同时含有信号系统的相位信息和振幅信息,因而可用于非最小相位系统辨识;可用于检测和描述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如检测高斯或非高斯信号.
鄂尔多斯块体位于中国大陆西部与东部过渡带的东侧,它的西南边界恰好是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直接受到青藏高原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稳定,但四周边界断裂带活动强烈,是中国东部活动强度最高的地震带.
东海盆地的西北部主要指东海陆架盆地的海礁凸起和钱塘凹陷地区.我们通过结合东海陆架盆地海礁凸起、钱塘凹陷重磁平面资料的分析,重点解剖三条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剖面,对该地区的地质,前第三系的沉积岩的展布及前第三系的构造特征等获得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探讨了海礁凸起、钱塘凹陷以及东海盆地的演化机制,为该地区的选区评价与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天然气水合物可以有效地粘结碎屑颗粒,降低沉积物的孔隙度,同时显著提高赋存层系的声速,使得天然气水合物含矿层系的声速大于含水或含气层系的声速并形成速度反转和极性反转现象.本次速度精细处理分别按10个、20个或40个CDP点间隔完成精细处理速度谱261个.其中,甲级谱240个,占91.96﹪.总计提取6条100km长度测线的速度谱数据19305个.室内的综合研究主要以速度变化规律为目的,大体上分为4个
本文采用一个纵向上有23层、径向上除井孔泥浆外还存在冲洗带、过渡带和原状地层的三像元模型,该模型包含了0.2m的薄夹层和0.3m的砂—泥岩薄交互层以及低阻环带等典型储层,针对MPR的模拟测井曲线开展了资料处理与二维非均质反演方法研究.
采用单发双收线圈系的电磁传播电阻率测井(EPRL)已被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EPRL的两种新的阵列方案,它不受等参数条件的限制,一种是采用双频四源距提供4条Δφ和1条S曲线,其源频率和源距与西方EPRL阵列不一样,另一种是采用三频五源距提供5条Δφ和2条S曲线.与现有西方EPRL阵列和VIKIZ相比,新阵列的探测性能更好,适用范围更大.
在滇西地区特提斯造山带构造线之间最宽的部位一次性布设大量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进行为期一年的流动地震观测,使我们又可能利用同一数据源联合解释地震信号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地震观测数据,优化观测方案是最重要的,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观测获取最合理的信息分布.
以往的灌浆检测工作,常通过灌浆前后在钻孔中用声波测试来进行评价,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雷达透视评价灌浆质量,不仅能观察到浆体分布,而且能评价浆体同围岩的接触情况,将灌浆检测提高到新水平.以往对岩体进行强度、完整性评价时,需进行钻探、取芯、测井、注水试验等项目,而且雷达可在岩体表面测试岩体的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分布.
本文用的是小波变换的去噪方法.同时,我们从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也许不是从同一震源发出的,可能是从多个振源发出的,这就是要涉及到多源信号的分离问题.为此,引入了独立变量分析(1CA)的分离方法和傅立叶变换加以解决.当找到我们需要的信号后,通过相关函数分析自动获取多道信号的相对时差,进而求取振源的位置.该类分析方法可以向其他生命搜索系统(如电磁方法)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