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霖对微波辐射远后和遗传效应的治疗作用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676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安多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脑、心脏、生殖、免疫影响的远后和遗传效应的治疗作用,明确安多霖对微波辐射远后和遗传效应敏感指标影响.研究表明,30mW/cm2微波辐射后12m内,大鼠外周血中Ca2+含量异常;脑、心脏及睾丸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DNA均未见明显损伤。给予1.5g/kg/d安多霖对微波辐射所致的上述损伤具有较明显治疗作用。30mW/cm2微波辐射对大鼠无明显遗传损伤效应,治疗性给予1.5g/kg/d安多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遗传指标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微波(microwave,MW)指频率介于300MHz~300GHz之间的电磁波.目前,微波辐射已成为继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微波辐射可引起众多生物学效应,其中脑是微波辐射最为敏感的靶器官,而线粒体是微波辐射最为敏感的靶标之一,关于微波辐射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微波辐射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包括微波辐射对神经细胞线粒体结构的影响,微波辐射对神经
Backgrou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icrowave-caused cardiovascular injury remains elusive.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of compound Chinese medicine "Kang Fu L
微波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其生物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可造成包括突触可塑性在内的脑损伤,但致伤机制未明.miRNA是一类单链小分子RNA,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功能,可通过对NMDAR通路的调节影响突触可塑性,但其在微波辐射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研究为深入认识微波辐射致突触可塑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探寻生物标志物和防治靶标提供新思路.预测到14个与微波辐射致突触可塑性损伤相关的miR-
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雄性生殖系统是微波辐射敏感靶部位之一,其可引起睾丸生精细胞变性、凋亡、坏死和附睾精子参数异常等损伤性改变,导致生育力下降甚至不育,但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基于cAMP反应元件调节因子(CREM)信号通路与精子发生密切相关,是生精细胞内基因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精细调节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其是否在微波辐射所致的生精细胞损伤中是否发挥作用,迄今尚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本文研究表明,
微波辐射过度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以脑和生殖系统最为敏感.在众多防护措施中,穿着防护服是最直接、有效的个体防护方法.本研究拟建立微波辐射致脑和生殖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防护服材料对微波辐射致脑和生殖损伤的防护效果,为微波防护材料的实际应用及新材料的研发奠定基础.研制了两种新型微波防护材料,在10MHz~40GHz微波辐射范围内,新型梭织面料屏蔽效能≥52.6dB新型针织面料屏蔽效能≥40.ldB。3
研究表明,睾丸是电磁辐射的敏感靶器官之一.一定参数的射频辐射可引起睾丸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造成性功能和生育能力下降.支持细胞是与生精细胞接触的惟一体细胞,在生精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据报道,睾丸支持细胞分泌的干细胞因子(SCF)和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生长因子(GDNF)能够促进精原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本研究以建系的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连续5天的1950 MHzGSM
目的:抗辐灵是一种用于抗微波辐射损伤的中药复方,本研究旨在探讨抗辐灵对微波辐射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技术检测抗辐灵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低剂量药物组、中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采用30mW/cm2微波辐射大鼠,并于辐射后14d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电磁辐射已被视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而受到普遍关注,人类自出生之日起就暴露于各种电磁环境中,如极低频电磁场、工频辐射、手机辐射、微波辐射、脉冲式电磁波.其中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 EMP)是一种高能宽谱的复合式电磁波,对生物机体幼年的影响有待于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年雄鼠暴露于一定参数的电磁辐射环境对其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
当今社会,伴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微波辐射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微波辐射的健康危害已成为国际共识和关注焦点,其中最为敏感和重要的靶器官为脑.当微波辐射在一定的空间的强度达到一定限值或长时间的累积辐射后,将对人的身体健康或动物的生存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远后效应,但目前关于微波辐射的远后效应研究较少,而其辐射限值也尚未形成一致性结论。本研究不仅
Raf-1激酶抑制蛋白(Raf-1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是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调节性蛋白质.RKIP参与细胞内ERK、NF-κB和GPCR等多条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并介导它们之间的相互对话,可引起多种细胞行为,包括细胞凋亡、神经发育、精子发生、细胞迁移、有丝分裂等.RKIP对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均依赖于其磷酸化修饰的改变,然而,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