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监测系统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发现与控制中的效果评价

来源 :第八届公共卫生北京论坛——甲型H1N1流感防控高层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不同传染病监测系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发现与控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比较症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和被监测系统发现的时间差等指标来评价疫情发现的及时性;通过比较两系统发现的暴发疫情持续时间和暴发疫情的罹患率来评价疫情控制的有效性。
  结果:共发生7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症状监测系统发现3起,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发现4起。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疫情定性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时间平均为首发病例发病后109.00h,直报系统为201.50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疫情结束时间平均为首发病例发病后323.67h,直报系统为603.75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暴发疫情罹患率为11.896,直报系统为1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症状监测系统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发现的及时性和疫情控制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传染病直报系统,但症状监测系统并不能发现所有的暴发疫情,应充分发挥症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各自优点,及时发现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09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了解流感病毒优势毒株的亚型变化和流感的流行趋势。   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品,用RT-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会议
近年来,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农户小额的农田生产费用贷款需求日趋减少,而农户规模经营、家庭创业等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贷款需求日益增长, 原来的农
  2009年6月,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接到当地医院报告,某澳大利亚来京旅游团4例发热患者前来就诊。工作人员立即展开调查工作,最后确认为一起旅行团甲型H1N1流感暴发事件,该事件
  2009年4月份由墨两哥发起的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国内地的确诊病例也在快速增加,大、中小学和托幼机构成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重中之重。2009年9月1日北京市各
会议
  2009年6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发生了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也是北京市首起暴发疫情,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了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bedded software running on processor c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hard-ware/software co-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embedde
Background and Goals: There are no published data on the health insurance status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positive individuals.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anal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共汽车司乘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认知情况、行为现状,为政府制定甲型H1N1流感科学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北京7个大型公交枢纽站,枢纽站中的所有
会议
Network-on-chip (NoC) is a new design paradigm for system-on-chip intraconnections in the billion-transistor era. Application specific on-chip network design is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使用自制登记表和筛查表采集发热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