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现状分析

来源 :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人类健康的宝贵财富。中医药科普是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璀璨文化,将古代中医药经典译为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语言,成为社会民众容易接受和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当前,由于生活方式不当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安危,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同时造成社会不安宁状况。纠正这一误区,中医药科普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COPD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加用芪白平肺胶囊与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BODE指数即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气道阻塞程度(degree of airflowobstruction,O)、呼吸困难分级(dyspnea,D)和运动耐力(exercise capacity,E)四种参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BMI、
目的:科学的评价补肾渗湿法防治哮喘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结果:临床研究证明:防哮灵胶囊能有效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或减轻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可减少感冒及就医次数;能提高哮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可有效地减轻哮喘患者对刺激原及气候变化的反应:能够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气道阻塞程度;可调节免疫、纠正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状态。动物实验证明:防哮灵胶囊能有效缓解哮喘模型大鼠发病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130例。服用疏风解毒胶囊,进行同体配对实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药72h退热治愈率90.769%;平均解热时间:20.50h;4h内即刻退热率30.00%。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疗效确切。
目的:对比总结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热蕴肺证及湿热郁肺证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对痰热蕴肺型及湿热郁肺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各60例进行中医证候学观察,对比分析两组中医证候学特征、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结果:痰热蕴肺证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度咳嗽、便干症状发生率高于湿热郁肺组,且咯痰量多;湿热郁肺证患者轻度咳嗽较多、痰质较痰热组为稀,多见痰黄白相间,不欲饮水、口粘、口苦、脘腹胀满、头身困重、倦怠乏力、纳差、便溏和
目的:观察肺部感染患者血瘀兼证的发生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观察165例肺部感染确诊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总结肺部感染血瘀兼证的发生及证候学特点。结果:肺部感染患者中有60.6%存在血瘀兼证,胸闷、唇色黑或紫绀、舌质紫黯或舌体瘀斑,脉弦或涩是其主要证侯特点,兼见胸痛、肌肤甲错、皮肤瘀斑等。结论:肺部感染血瘀证发生率较高。另外,肺部感染患者中伴有血瘀兼证患者与不伴血瘀兼证患者在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无显
@@变应性鼻炎〔alllergic rhinitis) (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针对环境过敏原的鼻粘膜炎症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鼻痒、喷嚏等。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世界各地均很常见,其全球发病率达10%-25%,并且患病人数仍在逐渐增加。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报道很多,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与优势。笔者根据多年对中医风病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结合现代文献,闻释变
@@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它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检验近年来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在滨江街办事处的配合下,滨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9年9月在滨江社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评估,同时分析健康教育工作实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不断继承和发扬并加以提高。“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健时期,为促进我国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我们必须认识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新时期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点任务,从整体上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水平,加强领导,推动中医药科学技
@@健康,是人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用金钱未必能全部买到。对每个人来说,健康的躯体除了先天和遗传带来不利因素外,后天素质的提高就要靠自身在生存过程中“创造”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