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测高垂线偏差法建立中国海域重力异常模型

来源 :第十九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联合T/P数据、T/P新轨道数据、ERS数据、GFO数据、GeosatGM数据和ERS-1/168数据,用测高卫星记录点的位置信息直接计算沿轨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导数,结合测线轨迹方向的方位角在交叉点处推求垂线偏差,然后利用逆Vening-Meinesz公式计算了中国近海(0°~41° N,105°~132° N)2×2格网分辨率的海域重力异常模型.将其与CLS SHOW99重力异常模型比较,统计结果表示与该模型差异的RMS为8.15mGal,在剔除差值大于20mGal的点(剔除3.3%)以后,RMS为4.72mGal;与某海区船测重力异常比较的RMS为5.88mGal.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2004和2005年对崇明岛前缘(大潮时水深3~5 m)分别进行了2个航次的水深测量,分析水下韵律地形发育对水深的影响.结果显示:(1)崇明岛前缘发育有高度约0.2 m~0.75 m、长度约100 m~630 m的脊槽型韵律地形,且自陆向海剖面上冲淤变化显著,冲淤厚度可达0.2~0.6 m.这些脊槽型韵律地形及其快速冲淤变化是近岸小型航行器械及其安全以及工程设施是一种较大的灾害隐患.
本文利用GRACE位模型推求了中国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并针对推求过程中高斯平滑半径的选择、截断阶数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季节性变化特征.
本文联合Geosat GM数据、ERS-1数据、T/P数据、T/P新轨道数据、ERS-2数据和GFO数据,采用强制改正法确定了中国近海(0°~41°N,105°~132°N)2×2格网分辨率的平均海面高模型.将其与CLS01、GFSC00.1和KMS04平均海面高模型进行了比较,统计结果表示与这些模型格网差值的RMS分别是10.17cm,12.70cm和16.13cm,在剔除差值大于50cm(分别
本文介绍了WebGIS软件--ArcXML,详细阐述了ArcXML的结构和语法,并例举了几个利用ArcXML定制图形的例子.
本文针对目前shape海图数据处理方法中存在的速度较慢、效率较低的缺点,提出了基于索引文件的Shape海图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索引文件的特点实现了Shape海图数据的快速读取和显示,并建立了要素和属性数据间的关联.
本文推导了附加约束条件的抗差序贯平差的两种解法,对其两种解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上是一致的.计算算例表明:附加约束条件的抗差序贯平差能有效地抵制粗差的影响.
本文应用微分几何的原理对波束角效应在凸形海底的失真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深入讨论了波束角效应作用过程.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分析了多波束横摇偏角对探测海底点空间位置的影响,阐述了横摇偏角的校正和改正方法,提出了满足不同精度要求的横摇偏角范围.
本文讨论了Douglas-Poiker法的数学原理,仿真实现了同一抽稀阈值、不同变化海底以及不同抽稀阈值条件下,基于ping的Douglas-Poiker法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通过对抽稀结果的分析,得出了该方法在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应用中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本文对卫星重力测量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重点介绍了卫星测高、卫星跟踪卫星和卫星重力梯度测量三种重力探测模式的技术进展,阐述了CHAMP、GRACE、GOCE三颗重力卫星的工作原理及科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