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 为健康护航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09年第三届输血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昌市中心血站肩负着全市二市、三县、一区多家医疗机构的供血任务。近年来通过政府重视,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及社会各界朋友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本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良好势头,血液管理工作顺利实现了“三统一”、“四个过渡一个延伸”和血液管理的“四化建设”。本文现将本中心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并论述了取得的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西藏拉萨地区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萤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HBV-DNA,采用红细胞C3b受体黏附试验(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黏附试验(RBC-ICR)对92例乙肝患者进行HBV-DNA定量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与HBV-DNA(+)组较HBV-DNA(-)组和对照组RBC免疫黏附活性显著降低(P=0.01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7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在73例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中,HBeAg系统与基因型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萨地区HB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HI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对2003~2008年期间106001名住院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结果。结果:初筛阳性160例,确认阳性140例,符合率为87.50%。其中2003年2例,2004年4例,2005年16例,2006年18例,2007年26例,2008年74例,阳性率为0.132%。140例感染者中男性102例,女性38例,感染者主要分布于21~
胚胎期造血分为三个阶段,即胚胎第4周左右开始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5周开始肝脾造血期至胚胎5月龄时进入骨髓造血期,并迅速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至出生5周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本文分析了儿童造血及血容量的特点,论述了儿科输血的主要适应症,包括恢复血容量、纠正贫血等。
目的:运用高分辨率熔解(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检测JAK2基因V617F突变,评估JAK2V617F突变在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分别采用HRM、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对JAK2 V617F突变进行检测,并采用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补体的变化。方法:通过对13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PE)治疗前后的PT、APTT、TT、Fib、AT、D-D、肝功能以及补体C3、C4进行检测,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变化。结果:凝血指标PT、APTT、TT在PE治疗后明显缩短(P均<0.001);Fib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D-二聚体明显减少(
目的:使用一次性去除白细胞滤器,主要去除血液及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使血液及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去除99%以上,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预防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防止部分病毒的传染和降低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 V H D)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在病人输血前,采用一次性白细胞滤器P L型进行血液或血液制剂进行白细胞除滤。结果:应用白细胞滤器来预防常见的非溶性输血反应,是我国输血史上的一大
由输血引起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安全输血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输血文书这个作为病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输血引起的纠纷中作为举证的重要依据,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某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对2007.1-2008.9共307例输血病案的质量检查结果,对其中病历文书进行整理,分析了文书的缺陷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办法。
随着医院管理年的不断深入,推进了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对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现结合本科的工作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包括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科室管理,确保输血安全、加强人员培训,注重内涵建设,确保临床输血质量以及认真学习法律、加强危机普理、改变服务理念等。
时至今日,血型血清学仍然是输血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核心技术。血型血清学常用技术的临床应用讨论的内容包括:血型基本概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交叉配血)、红细胞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血清学试验的质量控制、特殊情况的输血问题、病例分析,本文下面分别对其予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