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理论指导针刀结合拉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思路

来源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经筋理论在指导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关节外疼痛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为系统研究经筋理论在KOA辨证分型的规律,指导临床治疗,笔者开展了KOA经筋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方法:共纳入82例KOA患者共82个患膝,经筋证型辨证分为足阳明经筋病变、足少阳经筋病变、足太阳经筋病变及足三阴经筋病变.统计经筋证型及压痛点出现规律. 结果:KOA患者经筋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足阳明经筋病变(46%)、足三阴经筋病变(28%)、足少阳经筋病变(15%)、足太阳经筋病变(11%).KOA患者膝关节压痛点大部分位于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附着点.这与《灵枢·经筋》提及的"结"、"聚"点基本一致.足阳明经筋病变:压痛点多位于髌尖的髌韧带、髌底的股四头肌腱,并且伴有股直肌的明显短缩;足三阴经筋病变:压痛点多位于内收肌结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鹅足囊处,并且伴有内收肌群的明显短缩;足少阳经筋病变:压痛点多位于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髂胫束止点处,并且伴有髂胫束的明显短缩;足太阳经筋病变:压痛点多位于腘窝、股二头肌腱止点、腓肠肌内侧头起点、腓肠肌外侧头起点,并且伴有腘绳肌的明显短缩. 结论:现代研究认为经筋系统与现代医学的运动力线上的肌肉和韧带的总结相吻合.《灵枢·经筋》提及的经筋"结、聚"与现代解剖学中肌肉、韧带的起止点基本一致.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压痛点进行针刀松解,可以降低局部组织的高张力及高应力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循经筋拉伸疗法能够缓解肌肉痉挛短缩,恢复膝关节周围韧带等经筋组织的力学平衡.运用针刀松解压痛点,配合拉伸疗法改善相关肌肉的短缩,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动力平衡,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改善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延缓膝关节退变的目的.
其他文献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疑难疾病,由于疾病发展过程中股骨头塌陷后病情进展很快,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到塌陷晚期,给治疗造成很大困难.所谓"塌陷晚期"是指股骨头坏死塌陷时间大于6个月,塌陷程度大于4mm,并且没有出现明显关节间隙变窄的阶段.研究表明,髓芯减压术、钽棒支撑术、腓骨支撑术等多种微创手术方式对于塌陷晚期的股骨头坏死疗效差。而带蒂的骨瓣移植,如带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带旋髂深动
目的:比较前侧微创入路(DAMIS)与标准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完成47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DAMIS组),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并与同期47例标准外侧入路THA比较(标准组).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4-26个月).平均切口长度DAMIS组为
微创手术的意义在于降低医源性损伤,避免大范围正常组织的破坏,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以及促进日常活动更早恢复的同时,获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甚至更好的疗效.脊柱微创外科技术根据技术发展主要包括内镜技术,脊柱经皮内固定技术,脊柱介入技术及脊柱经皮融合技术四个方面。虽然脊柱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手段,但是仍有许多课题值得探讨,国外研究发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量化表运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1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治疗组病人制定康复训练量化表并根据量化表指导病人进行量化训练,对照组则按照常规训练法进行指导训练.所有患者均定期接受髋关节Harris评分,以便比较.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康复训练量化表指导患者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家兔皮瓣移植术后并发症早期影响,并观察其对皮瓣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甘露醇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造腹部皮瓣移植术模型,取皮瓣近、中、远端标本进行HE染色,并检测术后第1h、第24h、第7d共3个时相标本SOD、MPO含量.结果:1、三七总皂苷组皮瓣坏死面积较小,镜下炎性水肿较轻.标本SOD、MPO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目的:探讨可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可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25例28膝,其中其中男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岁(58~73岁),骨性关节炎类13例,类风湿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严重内翻畸形14膝,严重膝外翻畸形9膝,严重屈曲挛缩畸形5膝,所有患者均为初次置换,术前HSS评分37.58分(24~58分
目的:探讨使用浓盐水冰袋持续冷敷结合踝泵活动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胀及疼痛的方法.方法:将60例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浓盐水冰袋持续压迫冷疗并结合踝泵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水冰袋外敷冷疗并结合踝泵活动.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肿胀及疼痛程度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浓盐水冰袋冷敷联合踝
目的:探讨患者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率是88.8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24.44%,另外,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
我科自2013年至2014年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阻滞麻醉,骨折电视下苏氏抖牵旋按法复位,前关节囊减压,拉力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42例,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逐步延长,伴之而来的是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的出现,使得无法承受大型手术。本方法对患者损伤小,绝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早期即可减轻患者疼痛,便于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亦可减低护理强度。经随访,疗效满意。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后Kaltenborn松动术与传统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冻结肩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5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先行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之后治疗组采用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0.05);2组治疗2月后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