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本翻译对译者的要求--以浙江省博物馆展品目录英译为例

来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60214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博物馆在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博物馆文本的英译,是博物馆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这类文本的英译有其特殊困难,要求译者在具备深厚的中英双语功底的基础上,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熟悉相关专业术语,并善于解决文化差异问题.浙江省博物馆的展品目录,涉及文物门类多,时间跨度大,且行文精炼典雅,富于中国特色,较为典型地体现了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发现,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对译员的要求,把好文字功底关、文史知识关和跨文化交际关,从而尽量避免目前博物馆材料英译的常见问题,切实改善其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将美国传播学家欧内斯特·鲍曼提出符号融合理论和幻想主题分析法用于品牌研究中,重点聚焦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幻想主题研究.通过博览会官方视频的幻想主题分析和焦点组访谈等方法,发现并探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推广者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幻想主题和语意视野,并将其与海外受众(东南亚留学生)的语意图景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发现宣传片中两个"宏观型"主题类型——"国家大事"、"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新疆地区是多元民族文化聚集区,近些年来,社会稳定受到暴力恐怖事件等威胁,形势严峻,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但是大部分外媒报道打着保护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旗号,面对事实真相"选择性忽略"和"选择性曲解",试图恶化中国国际舆论环境并为境内外分裂分子提供支持.本文从分析西方主流媒体涉疆报道入手,提出涉疆对外报道中要高举法律旗帜,坚持法律准绳,与"泛民族化"、"泛宗教化"报道做斗争,正确处理涉疆对外报道与民族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对外宣传面临着更加广阔和迫切的发展机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提出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其中,对外议程设置是构建一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面.2014年,中国政府部门大力拓展工作内容,积极创新工作形式,利用主动设置议程有效影响了国际舆论,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顺应了中国大的历史环境及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思潮,本土化理论也逐渐具有了实质性内容和不同的思路,传播学本土化俨然成为理论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本文对近二三十年来中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做了回顾和总结,主要从研究了什么问题,适用和建构了哪些理论,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展开综述,最后针对现有的仍旧机械照搬西方理论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
军事新闻发布制度是新时期提高军队国际形象,增强军队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制度举措.总体而言,新闻发布的实践日趋完善,但仍缺乏对新闻发布话语权实现机制的研究.本文认为,应从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从实践角度进一步完善军事新闻发布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树立新闻发布部门"专业本位"的制度理念,进一步增强话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创新话语生产和议题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话语创造力和话语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趋稳、经济结构从优、增长动力转型的"新常态",传统的中国书刊国际贸易海外发行的渠道、方式、手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书刊对外发行等国际传播方式方法必须要适应转型、创新的发展需要,随之转变.因此,正视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和社会变化,转变传统发行观念,找到适应"新常态"的国际传播方式,是当前书刊出口面临的重要课题.2014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国际媒体,BBC的多语种、多平台对外传播模式已经成为诸多国家媒体国际化战略的典范.从BBC对外传播的历史发展来看,它首先深深地印刻着国家利益的痕迹.在BBC对外传播战略中,中国的地位并不总是那样凸显,除了二战期间作为盟国的关系外,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只是BBC海外战略的一个普通对象.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冷战和后冷战时期,BBC对中国的舆论制造不仅仅源自广播,纪录片、网络专版
作为中央党政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演讲、答记者问、重要外事活动如何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走向世界成为关键问题.作为"中央文献外宣外译的协调机制研究"的子课题,本研究搜集了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国内外主要媒体关于习近平的讲话、主要外事活动的新闻报道,分阶段完成了中外媒体渠道选择、搜集相关报道并整理核心话语、历时编辑理清脉络、探索译文发出时间顺序和表达方法.此研究试图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后,外宣媒体开始多将其译成China dream,现在这两种译法仍然并存;一种观点认为,没有译成Chinese dream是因为Chinese构成的短语多含贬义.通过检索历史和当代英语语料,笔者发现,China和Chinese在当代英语中都是中性词.作为名词修饰语,China主要表示"中国的;来自中国的;中国本土的"或"与中国有关的";Chinese除了可以表示"中国的;
本文探讨厚翻译在李克《管子》英译本中的应用,拓展厚翻译的概念,认为重译和多译本都属于厚翻译;总结李克英译《管子》对中国经典文献外译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提出应该客观看待经典文献外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对经典文献外译的效果怀有合理期待,正确看待"误译",信赖国外优秀汉学家,重视重译,提倡多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