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立校: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走“技术立校”之路,是由高职教育的属性、我国近现代工业与技术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决定的。为此,可以从六个方面实施“技术立校”战略:1.注重学生的高技能和技术意识的培养;2.专业设置紧跟地方产业需求;3.课程开发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依据;4.教学方法大力推行行动导向法;5.加强技术平台建设;6.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
其他文献
文章探讨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思将其运用于教学设计过程的潜力与冲突;这些冲突原因 在于建构主义并非完善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者需要依据“温和”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新技术工 具,进行原理转化和实践应用,从而促进有效学习环境创设。
对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做出合理审视,努力构建适应我国农村教育实际的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有助于明确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从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过程及对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个角度出发,旨在构建一套具有农村特色,又能体现城乡一体化思路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 体系。
eMM 被用来评估一个教育机构实施e-Learning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在原有eMM的基 础上,提出了描述过程行为的量化方法,建立了eMM 过程元模型。运用过程能力基线的概念,从量上来分析教育机构实施e-Learning的能力水平以及进行过程持续改进的监控与评估。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小学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学校层面关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政策制度,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ICT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基于四种学校类型(发达/中东部地区的城市小学、发达/中东部地区的农村小学、发展中/西部 地区的城市小学、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小学),我们收集了关于教师的教育信念、学校层面的ICT 政策制度、ICT
本研究调研了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问题,研制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 养标准(实验稿),开发适应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学习资源并应用于教学.通过对农村 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和问题的研究,提出影响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归因,特 别是制约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给出今后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对 策。
本研究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基础,根据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教育技术 能力的实际需求,对职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建构了“三课一体”的 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
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已有三年之久,作为信息技术系列课程的选修模块之一,“人工智能初步”课程的实施至今仍存在诸多困难。通过介绍国内外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以及目前我国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情况,反思了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实施策 略和建议。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强势话语让课程开发研究有“销声匿迹”的危险,然而课程实践对 课程开发理论的需要与日俱增。因此,以新的视角深入探讨以泰勒原理为基础的课程开发理论 存在的问题,并探求新的课程开发思路便意义深远了。教育技术学视野中课程开发技术的探索 就是其中之一。教育技术视角中的课程是其基本构成单元——知识组件的结构化组合。课程开 发技术的研究旨在揭示课程构造方式的一套技术原理,通过课程开发实践的技术化
本文在对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概念及发展历程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孪生共存的 相互关系,并采用社会学研究中的场域分析方法,对教育技术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架构进 行了探讨。
后现代思潮影响现代教育,导致后现代教育、后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本文试图对教 育技术发展历程进行哲学思考,分析教育技术的困惑和后现代教育的特征,阐述后现代教育技 术的思维特征和价值取向,揭示研究后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