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5—26日石河子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2008年主汛期期间7月25—26日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出现的冰雹、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从大尺度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进行分析,剖析了石河子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以及雷达产品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高层有明显的低槽不断向该区分裂干冷空气,并与槽前西南气流和中低层的辐合系统相配合,使得对流有效位能不断积累,不稳定指数不断增大,为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动力、热力条件。局地出现的冰雹、雷暴和短时强降水与大于50dBZ的回波强度、9km以上的云顶高度和45—50kg/m2的VIL回波特征,在雷达图上均有较好的对应,且发生地与回波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中尺度站资料、常规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及T213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产生2008年5月27-28日大暴雨和强对流的原因。从形势场演变、低空急流、能量条件、湿度场及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暖性切变的形成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低层增温增湿使得大气强烈的对流不稳定,为27日雷雨大风产生创造有利条件;低空急流形成和发展,建立了水汽通道,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垂直涡度
本文在2007年浙江省气象台钱塘江、太湖流域面雨量24h、48h预报的基础之上,开展了面雨量释用研究。对面雨量进行正态化处理后,采用线性拟合方法进行释用研究,释用后预报可信度显著增加。试验证明,绝对误差和改进的模糊评分两种办法结合起来对预报做检验,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出预报质量的好坏。此释用方法在暴雨以下量级面雨量预报上有一定优势,在预报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时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提高定量面雨量预报水平,还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资料和NCEP资料分析了2008年浙江梅雨期环流背景及强降水的特征,得出:大气环流形势异常为2008年浙江省提早进入梅雨期提供了环流背景,主要表现在高纬地区低涡明显偏强,中纬地区多槽脊活动,低纬地区南支槽明显,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北。降水特征表现为:暴雨过程频繁、突发性强和落区分布不均,主要强降水中心集中在浙江省高山区,这与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关。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脊点
利用2000—2007年秋冬季(11月—翌年3月)远望系列测量船在东海北部海区的气象观测资料,检验了Hsu等动力计算模型和辛宝恒等的热力订正方法,修订了东海北部海区计算参数的经验值,得到了动力模型推算的比值廓线,确定出不同时次的热力订正方程。结果表明由陆上资料可以很好地推算海上风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速度资料以及QuikScat海风资料对2005~2007年发生在浙江省的四个强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发现,这四个台风暴雨过程中近地面都出现了强中尺度辐合带。该强中尺度辐合带是直接导致暴雨发生的影响系统之一,强降水就出现在辐合带上,降水中心和强辐合中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伴随辐合带的移动发展而变化。研究表明
天气预报业务考核之评分规则应尽可能客观地反映预报质量。现行预报评分办法较之过去已有相当改善,但其通用性、平滑性和直观性依然缺乏,评分结果与社会感受经常发生冲突。需要探讨并设计更适合于当代气象业务的、更能符合人类社会习惯思维的、可通用于部门内外的预报业务之新评分规则。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FY-2C卫星红外云图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径向基本速度资料,对2007年登陆浙南闽北交界的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地面气压场的分布对台风登陆前后大风的出现时间、影响范围以及登陆后大风的持续时间有重要的影响;台风登陆之前FY-2C红外云图对大风的影响范围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而台风外围螺旋云带进入东海海域的时间则可以作为预报
利用NCEP/NCAR1°×1°格点分析资料,FY-2CTBB资料,以及中国740站降水资料,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Bilis登陆后的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Bilis登陆过程中强降水中心位于风暴地表中心西北侧沿岸,主要影响福建和浙江两省;进入内陆后强降水中心向风暴地表中心以西转移,最后在风暴地表中心西南侧聚集,主要影响广东东北部、福建、江西和湖南南部。(2)西北太平洋副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资料和NCEP资料,对0808号台风“凤凰”登陆福建之前的移动路径以及影响浙江的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808“凤凰”登陆福建之前路径变化主要受副高影响,穿过台湾岛时,台湾地形对其移动有一定影响。500百帕副高形状及正涡度轴形状变化对移动方向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低空急流对台风暴雨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强暴雨区基本位于低空急流轴左侧200公里范围内。(3)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乡镇雨量站资料对云南省2007年7月18~20日发生在滇西及滇西南的一次连续强降水过程发生前后的的形势分析,结果认为:导致强降水相继发生的天气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高空槽南压,云南省位于槽后脊前冷空气交汇处,有利于降水形成。在云南、贵州之间有一切变,低空切变线是造成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孟加拉湾北上的暖湿气流的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