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多模式镇痛方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镇痛效果,同时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情况。方法:本研究针对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2014年05月-2015年12月符合纳排标准、拟行单侧TKA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①术前超前镇痛(塞来昔布)及心理疏导、②术中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镇痛(罗哌卡因±肾上腺素)、③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罗哌卡因);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单一镇痛方式:术前心理疏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舒芬太尼+托烷司琼)。术后3天内根据病情是否需要给予额外镇痛,并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记录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s,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0M)、运动阻滞情况、股四头肌肌力情况、额外补充镇痛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探讨胸腰椎硬膜内脊髓外肿瘤术中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计37例胸腰椎硬膜内脊髓外肿瘤病例及随访情况进行回归性分析,评估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肿瘤切除术,术中植入内固定病例11例,随访未见不适;术中未使用内固定器械26例,其中2例由于术后脊柱稳定性破坏而出现脊柱退变加剧及下腰部疼痛。有效随访的35例患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肌骨超声表现与Lysholm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研究,收集整理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门诊病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患者的X线、肌骨超声表现以及Lysholm评分表,共纳入77例,其中女66例,男11例,年龄44~77岁,平均(57.39±6.41)岁,主要症状以双膝或单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平均病程(13.6±3)
目的:探讨Lisfranc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注意点.方法: 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Lisfranc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1~56岁,平均38.1岁.Lisfranc关节损伤分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5例,三柱损伤9例.跖骨骨折:跖骨干骨折6例,颈部骨折3例,跖骨基底部骨折1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中足背侧内侧、中间双柱内固定.结果: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
会议
目的 股骨干骨折为骨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交锁髓内钉是大部分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临床应用不当和术后不正确康复训练可导致骨折非感染性不愈合。探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愈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2010年1月一2 015年12月收治26例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分析骨不愈的原因。对非感染性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术后骨不愈的原因多为内固定不稳固,骨折断端血运差延迟
会议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去神经化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80例,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56~73岁,平均64.7岁.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行关节镜检清理术治疗,B行关节镜检清理及去神经化治疗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情况.结果:对80例患者,A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科采用有限切开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5例骨盆前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7岁-62岁,平均38岁,高坠伤7例、车祸伤6例、挤压伤2例.入院后均予完善骨盆正位、入口位及出口位X线片及骨盆CT三维重建扫描检查,骨盆骨折Tile分型B3型4例,
会议
目的:探讨关节镜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原发性中重度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原发性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龄在50~76岁,平均年龄61.2岁,左侧28例,右侧37例,关节疼痛6月~15年.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A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治疗B组(胫骨高位截骨术),A组34例,男13例,女21例;治疗
目的 总结多孔钽杯联合钽金属垫块翻修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0月,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多孔钽杯联合钽金属垫块修复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的8例(8髋)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45~78岁,平均64岁.关节置换术后1月~12年,平均5.94年行翻修术.其中髋臼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翻修4例,髋臼术中打磨过度翻修1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例(1 8膝).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2~78岁,平均70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膝疼痛,屈曲挛缩畸形及功能受限.术后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放射X片影
目的:通过早锻炼、早熏洗改善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僵硬,促进功能康复,甚至避免膝关节松解手术。方法:通过2010年3月-2016年5月收集67例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出现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海藻、昆布熏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67例患者中61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膝关节镜松解手术治疗,2例因皮肤过敏终止治疗。结论:通过海藻昆布早熏洗,配合早期锻炼可预防关节僵硬,促进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