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刑事陪审选择权研究

来源 :首届中国法学博士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陪审制度的存在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根据。第一次层次是,陪审制度存在的最初根据,即被告人享有由自己的同类来审判自己的权利;第二个层次是,陪审制度的目的;第三层次是陪审制度所具的功能。据此,作者对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3点建议:(1)赋予被告人选择陪审的诉讼权利;(2)确立陪审员的随机遴选制度;(3)明确规定陪审案件的范围。
其他文献
联邦制宪法的主权透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国民主权是基本原理,通过代议制实现;地方分权是主要内容,体现了联邦制国家多元政治统一体的基本特征;联邦统合是基本目标,为此,联邦必须具备
法律保留原则是西方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公民基本权利之保障以及防止公权力之滥用意义重大。我国应在宪法中确立法律保留原则,并在行政立法、特别权力关系及给付行政
“分类”原则主要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将其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和经济危机类。“分级”原则是指根据政府的应对能力、突发事件的
会议
20 0 3年 2月 2 2日~ 3月 2 9日 ,信阳市河区龙潭村小学发生一起经实验室证实的麻疹爆发。全校 6个班 30 9名学生 ,发病 39例 ,罹患率 12 6 2 %,无死亡病例。2月 2 2日出
传统律学教育重实用,忽视学科的完整性和理论性。明清时期无专门的法律学校和法律专业,主要以讲读律令和学幕习律的形式传承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重术轻学的法律教育形式随中华
会议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大时代主题。通过建立民主与法治的制度框架,实现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的价值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在国家整个法
会议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在性质、责任根据及实现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别,但两者都是道义性和功利性的统一,都以意志自由为归责的哲学基础。基于生活事实的复杂性,从当事人利益及社会
刑事和解有利于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积极解决社会纠纷,建构和谐社会。但是在我国当前采用这一刑事案件处理方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当前我国努力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规制,发挥其
人类社会不断面临着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困扰,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威胁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恐怖主义犯罪破坏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刑事法
会议
随着死刑案件复核权即将统一行使,如何在司法实践中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问题备受关注。本文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以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条件为视角,对死刑适用的刑法总则规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