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近六十年的发展概况

来源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完善与发展中医方剂学实验研究与临床运用和整理方剂学现代史。过去的60年可以说是中医药发展最为忙碌的60年,在这60年中,方剂学研究成为中医药研究里的重中之重,随着与世界的联系,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制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向方剂学领域的渗透,传统方剂学研究在概念、思路、方法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方剂和方剂学科研工作者热衷于开展方剂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却忽略了以传统的中医药方剂学研究,偏离了中医药主轴。事实上,以传统的研究方法开展方剂和方剂学科研,从整体上把握方剂学发展的脉络,是方剂学研究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做好这一基础性的科研工作,既是方剂学发展的自身需要,又关系到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开展的方剂研究能否真正保持中医药学的特色与优势,能否按照中医药学固有的学术规律进行。方剂学是研究方剂与治法的一门学科。每首方剂都包含着中医诊疗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整理方剂学现代史,可以更好地总结前人的制方经验和思路,为未来中医药事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其他文献
重型肝炎、慢性肝衰竭病人死亡率高达70﹪左右,其死亡原因与感染、内毒素症成正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清毒汤(治疗组)可缩短内毒素血症时间,快速缓解肠源性内毒素相关的发热、腹胀等症状,对抗内毒素所致的肝损害,提高重型肝病好转率,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综合疗法加用乳果糖),在降低血氨方面也有较好作用.本研究拟探讨该药清除内毒素的药理机制.3结论3.1清毒汤、乳果糖对TAA所致的肝损伤均具
本文介绍自拟腹水三方治疗肝癌腹水63例。个别配合输白蛋白。全部病例均未抽腹水。所有病例,均在三方治疗后40分钟至两小时内,先见大量稀便,约l~2次后,大便水样,个别病例伴有血性水样愿1224 ’J。时小便增加,所有病例,均在3~川天内腹水叩诊体征消失,腹围及体重基本恢复病出现腹水前水平 (无统一标准,因个体不同而差异明显)。达到临床腹水消失,获满意临床效果。
我们在完成课题"剔毒护肝方对肝星状细胞分泌胶原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时,对剔毒护肝方进行了拆方研究,发现莪术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优于秋水仙碱.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索中药莪术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我们制备了含有50个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谱芯片,开展莪术4种不同成分(莪术油、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对HSC-T6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的研究.综上所述,中药莪术提取物莪术
现代医学认为,酒精性脂肪肝发主机制:@酒精中间代谢产物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②酒精毒性使肝内TG合成增加,肝细胞分解脂肪能力下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③肝脏输出TG能力下降:④肝细胞摄取脂肪过多;⑤兔疫损伤。现代医学对酒精性脂肪肝治疗尚无特效疗法。柴胡陷胸汤加味以柴胡,寅茶清热疏肝,利湿解毒;柴胡,积壳~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条达肝气之功,共奏升清降浊之功;柴胡为疏肝畅胆之要药,井引诸药以达肝经
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Chronichepaticfailure,CHF),简称慢重肝,是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背景上,出现大块性(全小叶)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其临床特征是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1]慢重肝由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发展而来,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既有湿、毒、瘀、
我们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病机特点为湿热痰瘀阻滞,肝胆疏泄失调,所拟 “利肝降脂汤”重用泽泻利湿、降脂,草决明、金钱草、虎杖清利肝胆湿热,丹参、生山植、郁金、小蓟活血通络,以行肝经之瘀,佐以首乌、黄精补肝肾、益精血,使其利湿而不伤阴、活血而不耗血,苍白二术健脾利湿,以绝生痰之源,全方共奏清肝利胆、健脾利湿、活血化痰之功;而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D;泽泻、生山植、草决明、首乌、丹参均有
谚语指的是民众口头流传的一种固定而现成的句子,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作为民俗语言之一,又是文化的载体。本文简述了:1、从来源看,福建涉医谚语秉承于中原的医药理论,2、就内容范围而言,福建谚语涵盖了中医药文化的多个方面,3、就语义背景而言,福建谚语折射了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特征,4、就语用传承而言,福建谚语反映了福建医药文化发展进程。
据文献记载,上海近代最早的中医学校教育从中西结合的办学开始,创办人亦非中医界人物。1904年19月由世医出生的上海著名活动家、企业家李平书创办了上海女子中西学堂,学制六年,由李氏教授中医课程、张竹君教授西医课程。并设一所女病医院作为实习医院。成为近代上海地区最早的中西医结合类型的医学校。1908年上海中西医院院长汪洋创办了中西医学函授学校。并亲自编写了一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函授教材,为近代第一所中西
中国是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分布的多样性中心之一,有77种(2变种)。其中做中药用的石斛属植物高达66种之多。本文系统调查了中国药用石斛资源分布和商业贸易培植、加工及利用情况。保护野生石斛资源,加大立法管理强度、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成立相关组织和机构进行规范化经营和引导等策略,是药用石斛产业发展的前进动力。
国家在中医药院校开办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后,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作者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冀以提高各家学说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经典理论运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