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园内巨角多鳃金龟危害特点及成虫发生规律

来源 :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民县、禄劝县等地栗园内发生的巨角多鳃金龟,具有危害严重、隐蔽性强、致死率高、寄主种类多等特点,经调查分析,该虫的暴发成灾与气候环境变化、栗园种植模式、栽培管理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虫的成虫发生期为5-6月份,高峰期为5月下旬,每晚20:30~23:30为日扬飞活动的高峰期。 该虫具有极强的趋光性,根据监测及防治试验结果,成虫期的灯诱效果十分显著,因此灯诱是成虫期的重要防治方法。
其他文献
对美国山核桃六星黑点木蠹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六星黑点木蠹蛾在云南漾濞县1年1代,以中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在1-2年生美国山核桃枝条的蛀道内越冬。越冬老熟幼虫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最迟的一批老熟幼虫7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并持续到9月上旬。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主要危害香樟、大叶樟、柑桔、茶等植物,为一种重要的园艺及园林植物害虫,以幼虫群集在叶背吸食危害,并可诱发煤污病。作者在昆明城区大叶樟上采样观察,该虫每年发生4代,以三龄幼虫及蛹在叶背越冬,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卵竖立于一细小而短的小柄上,经25-35天孵化(随气温而定),幼虫在卵附近固定取
天然腐叶土中往往带有各种病虫害,特别是虫害,发生种类很多,在使用腐叶土时,如果没有做好防虫的处理措施,种兰时,会给兰花带来隐患,本文对大理兰花盆土中常见害虫种类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供参考。
Hamilton(1967)驳斥了Fisher平衡性比率理论中的随机交配假说,提出了著名的局域配偶竞争理论。榕小蜂由于其独特的生活史特点,是研究局域配偶竞争理论的经典材料。本文研究了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koningsbergeri,非传粉榕小蜂Philotrypesissp.以及Acophila sp.自然情况下性比。结果发现只有E。koningsbergeri性比极度偏雌,而Phil
通过对焰马蜂单母建群生活习性的观察,结果表明(1)各虫态发育历期卵为5-7 d;幼虫13-15d;蛹为24-28 d;(2)不同雌蜂之间单母建群能力存在差异。作者认为单母建群时期是决定未来蜂群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对马蜂类天敌昆虫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关键时期。
在云南省主要蚕桑产区的市(州)县(区),开展了桑树害虫及天敌种类的初步调查;其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节,我省桑树害虫及天敌种类已查明的有7个目,26种(害虫18种,天敌8种)。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小菜蛾田间抗性品系在室内连续饲养数代后其对药剂的抗药性变化。结果表明,云南小菜蛾田间抗性品系与室内北京敏感品系相比,对DDVP和灭多威的抗性倍数分别是20.5倍和129.8倍,在室内不接触任何药剂条件下饲养10代后,其抗性衰退率为85.4%和90.5%。用抗性衰退后的小菜蛾品系测定表明,DEF对DDVP和灭多威的增效倍数分别为5.0和2.7倍,DEM对二者的增效倍数则为7.0和
本文对茶叶无公害及其绿色食品生产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南涧茶叶主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Empoaca flavesca、假眼小绿叶蝉Empoaca pirifrons、茶茸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茶蓑蛾Cryptothelea minuscula、茶蚕Andraca bipunctata、茶蚜Toxoptera auranti
于2008年7月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膏桐林地表昆虫多样性及白蚁发生率进行了调查,并对膏桐林草本植物、地表昆虫与白蚁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膏桐林地表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S值在23-27,Fisher α指数值在6.47-8.85,Shannon-Wiener指数值在1.99-2.59,Simpson指数值在4.27-8.59,多样性水平总体偏低;膏桐林内发现大白蚁Macrotermes sp.、钩
生物入侵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如何有效预防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控制已入侵的外来有害生物已成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其中对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则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属于青藏高原向中南半岛的过渡区域,是我国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入侵生物,入侵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十分重要。本文以我省外来入侵生物物种信息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