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颗蚕豆种子传热及干燥实验研究

来源 :2001收获加工机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erwe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种子干燥的研究,都注重在整体种子堆的传热传质方面.众所周知,种子的活力或植物长势都取决于酶的活性,然而种子内部酶的变化与干燥(受热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对干燥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欲达此目的,研究单粒种子内部的传热过程推为首要.本文测定了单粒蚕豆种子的导热系数并获得了含水率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对蚕豆种子内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种子横截面温度场测试与计算得到的种子内部温度分布梯度,又计算出种皮和子叶的导热系数,定量说明了种皮与子叶导热热阻的差异.它对工程的指导意义是:在干燥中测得种子的表面温度便可推算其内部温度,因此有助于设定种子的安全干燥温度,在保持种子活力的前提下选择优化的干燥条件.这些研究对于种子类生命物料干燥品质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牧草种子的特性,系统介绍了牧草种子的收获工艺,详细介绍了与工艺相适应的牧草种子收获设备,分析了牧草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本文就《玉米收获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的意义、制定原则、标准结构体系、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标准发布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和探讨.
介绍了一种立轴式玉米秸秆还田装置,阐明了其工作原理,测定了动刀间距与切断长度及物料量、动刀速度与剪切功率之间的关系.试验证明,动刀间距决定了秸秆切断后的基本长度.要满足超长率小于10﹪,动刀速度要达到26~30m/s.研究结果对玉米秸秆还田机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对牧草收获工艺作了详细地介绍,并对与牧草收获工艺相适应的牧草收获机械作了相应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牧草收获机械与工艺相结合的观点.
中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在晚熟期收获小麦时,清选损失难以控制,作者依据技术服务经验和多次试验研究,提出"三增、三降、一稳定"的调整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该调整原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液压行走系统因其结构简单、操纵方便、转向灵活等特点已广泛在联合收割机中采用.本文中分析了液压—机械式联合收割机行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以4ZTL-1800型气吸式割前脱粒稻(麦)联合收割机为例,开展液压行走系统的配置方案和实测工作.
本文阐述了对油菜收获机械引进的背景及必要性,详细介绍了对黑格160油菜收获机具的试验与测定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实验分析结果.
水稻作业区农户特别喜欢使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本文论述有别于日本Y型收获流程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U型半喂入收获流程特点及其系列产品.
本文阐述了在我国水产品保鲜保活的重要性,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水产品保鲜保活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普遍采用的各种保鲜保活的方法与过程,并提出理想的保鲜保活的途径.
本文介绍的吸风排湿装置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谷物及其他农产品贮藏设备,是谷物保质贮藏的主要措施,该装置主要由吸风排湿管和风机等组成,并对其使用结果作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