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梭杆菌FN(A)型毒力株保护性抗原筛选研究

来源 :首届中国鹿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胰蛋白酶裂解坏死梭杆菌FN(A)型毒力菌株菌体,分别用菌体裂解物上清和沉淀作抗原,免疫家兔制备血清.利用SDS-PAGE/West ern-blot技术在菌体中筛选出4种具有免疫原性的组分,通过免疫后的攻毒试验,筛选出1种具有免疫保护性的抗原.抗原分离纯化后,进行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免疫试验及溶血试验,据试验结果可初步判定该抗原为溶血素类似物或一种新发现的抗原物质.该抗原不仅能使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而且不同菌株中此种抗原间可产生明显的交叉免疫.
其他文献
为克隆出与鹿茸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东北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用SV Total RNA Isolation System试剂盒提取总RNA,以逆转录酶PowerScriptTM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然后通过LD-PCR合成并扩增ds cDNA.扩增产物经纯化、Sfi I酶切、过CHROMASPIN-400柱去除小片段后,连接到Sfi I消化过的p
褪黑激素与鹿茸的生长与繁殖有着紧密的联系。MLT不论是对鹿茸的骨质的生长还是对其他激素的调节方面都有着促进作用。在生产中,可以应用褪黑激素对鹿茸的生长和鹿科动物的繁殖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调控光照和褪黑激素的含量,提高养鹿的经济效益。由于在鹿科动物上对褪黑激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方面,研究者也可以把编码褪黑激素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褪黑激素对鹿茸生长和鹿科动物繁殖的影响,从而达到分子育种的
为了对梅花鹿体细胞克隆体系进行初步的探索,本试验分别以梅花鹿卵母细胞、牛卵母细胞为胞质受体,梅花鹿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对7头梅花鹿进行了超数排卵、活体采卵,共收集GV期卵母细胞136枚,其中可用卵占76.06%(102/136);对2头梅花鹿进行超数排卵,输卵管伞部手术法冲卵,获体内成熟卵母细胞6枚.以梅花鹿体外成熟卵、牛体外成熟卵、梅花鹿体内成熟卵为受体,梅花鹿胎儿成纤维细胞
本试验对12头供体母鹿进行了超数排卵,27头受体同期发情后进行胚胎移植,以建立梅花鹿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同期发情经埋置CIDR处理,超数排卵的供体每头分8次注射总剂量320毫克的FSH.供体发情鉴定后8~12小时通过直肠把握法进行人工授精.冲胚时的胚胎回收率为74.39%(61/82),所获胚胎中,囊胚、桑葚胚、2-细胞、未受精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4% (1/61)、77.05%(49/61)和
为探明梅花鹿腹腔内窥镜输精方式的效率,本试验对151头梅花鹿母鹿进行了CIDR+PMSG法同期发情处理,共138头母鹿发情,其中19头进行了腹腔镜输精,67头进行了直肠把握法输精,52头进行了本交,比较梅花鹿三种配种方式的受胎率.结果显示:梅花鹿母鹿的同期发情率达91.39%(138/151).梅花鹿内窥镜人工授精受胎率为78.95% (15/19),直肠把握人工授精受胎率为62.69%(42/6
选择16头天山马鹿种公鹿电刺激采精,通过探讨不同稀释液和甘油浓度等条件对精液冷冻处理的影响,拟建立一种天山马鹿精液冷冻的方法,并对冷冻精液品质和人工授精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天山马鹿对电刺激采精有耐受性,麻醉保定的采精频率每周2次最佳,10月中旬精液品质最好;6%甘油的稀释液冷冻效果最优;细管冻精活率(48.14±13.15)%,顶体完整率(56.34±14.84)%;诱导同期发情和自然发情人工
选择4头天山马鹿作供体经过CIDR+FSH+PG诱导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采集胚胎,获得13枚可用胚胎,将其移植给经CIDR+PMSG+PG诱导同期发情的13头天山马鹿,结果7头受体马鹿受胎.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疫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养殖户对疫病的防治越来越重视,特别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在具备经济和技术的条件下,建立疫病防治体系,可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在梅花鹿饲养过程中,仔鹿的饲养水平对整体鹿群生产水平、发展方向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着鹿群今后的生产性能及水平,直接影响着鹿群生产的经济效益与鹿的使用年限.所以仔鹿的饲养向来是养鹿工作者们非常重视的环节.通过介绍仔鹿的饲养管理流程,对仔鹿营养不良、仔鹿肺炎、仔鹿佝偻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阐述。
对鹿源BVDV基因E0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源CCSYD分离株BVDV基因E0的大小为681bp,与报道9株BVDV(VEDEVAC、Bega、C24V、ILLC、NADL、OSLOSS、R1935、SD-1、Y546)和7株猪瘟病毒(ALD、Brescia、c、GPE、JL、LN9912、SM)及3株羊边界病毒(BD31、C413、BDVX818)相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