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术后离床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yiz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15例颈椎病患者术后在离床活动后发生跌倒的原因分析,探讨其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策。方法:统计科室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十年内颈椎病术后离床活动的跌倒患者,分析其原因,我们采取的护理重点是,针对手术前可离床活动的患者,术前给予病员及家属讲解双下肢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频率,注意事项,防止关节僵直的方法及重要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此依据提供围手术期预防脑梗死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行髋膝关节置换资料完整患者68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23例,其中腔隙性脑梗死14例,陈旧性脑梗死复发7例,因脑梗死引起的患者死亡2例。对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抗凝药物的使用,血压情况。对一些
目的:微创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骨盆前后环空心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2013年1月一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微创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骨盆前后环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76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年龄39—65岁,平均46.2岁;男性42例,女性34例.其中骨盆前环损伤34例,骨盆后环损伤27例,前后环均损伤15例.总结手术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导航设备和器械的准备、手术体位(仰卧、俯卧、漂浮)、暴露骨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自行设计,专利号ZL20601629.7)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4年6月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复位治疗16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本组16例均为闭合骨折,男11例,女5例;年龄21~62岁,平均45.6岁.左膝7例,右膝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
Ankylosingspondylitisisachronicinflammatoryrheumaticdisease,whichischaracterizedbyinflammationofthespineandthe sacroiliacjoints.Todate,thediseaseetiologyremainsunclear.Inthep
目的:观察在关节镜辅助下,各种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行微创复位和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2007年-2010年用此方法治疗各种类型胫骨平台骨折9例,11个平台,致伤原因包括车祸、砸伤、滑雪扭伤及普通摔伤。男5例,7个平台;女4例,4个平台。年龄22-85岁,平均45岁。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II型1例、III型2例、IV型3例、V型3例及VI型2例。手术时首先行关节镜检查,并在镜下观察
目的:本研究回顾2013年~2015年在我院收治的14岁以下的儿童肘部合并骨折行手术治疗的16例患儿,评价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手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合并骨折共16例患儿.包括:合并桡骨颈骨折5例;肱骨内上髁骨折6例;肱骨外髁骨折5例.年龄4~11.5岁,平均6.5岁;男12例,女4例.所有患儿均采取手术治疗,对于合并的骨折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15例;弹性髓内钉固定桡骨颈骨折1例.尺骨鹰嘴骨折
目的:评价前稳定型垫片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结果,并与后稳定型假体的临床结果相比较。方法:2012年至2014年使用Vanguard膝关节假体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138例(148膝),其中使用前稳定型垫片64例(68膝),使用后稳定型假体74例(80膝)。全部病例均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末次随访时间16-36个月,平均28个月。统计全部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6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3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02 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68.3岁.胸椎124节,腰椎156节,共280个椎体.
目的: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前臂复杂畸形包括尺骨远端节段性骨软骨瘤病变,尺骨远端骺板完全受累,桡骨头脱位,腕关节尺偏畸形,以及尺桡骨弯曲畸形等。外观严重的畸形,肘关节、腕关节功能障碍,前臂旋转障碍。治疗相当困难,既需要矫正畸形,又要改善肘关节、腕关节功能。将尺桡骨的病变去除,整合两者的优势。采取单骨化成形治疗这一复杂畸形。
目的:探讨踝关节下胫腓前韧带远端束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应用关节镜确诊6例下胫腓前韧带远端束撞击综合征,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35-60岁,左侧2例,右侧4例,病史3-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有明确的踝关节内翻扭伤病史,伴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肿胀,前外侧局限性压痛。术前所有患者查体撞击试验阳性,抽屉试验阴性。术前常规行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