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问题新思路:腋窝淋巴结评估策略

来源 :2012第七届全国乳腺癌重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分期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判断和辅助治疗决策。如何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外科领域一个关键性问题。笔者指出术式的变迁、示踪剂的优化、分子诊断的应用、无创评估的探索四个方面是腋窝淋巴结治疗理念的进步体现。
其他文献
通过对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与颈部动脉血管弹性的相关性采用超声技术进行测量,指明了心外膜脂肪组织和颈部血管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心病的危险程度,为临床提供指导。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法能很好的显示冠脉左前降支血流,并能测定冠脉血流速度及冠脉血流储备。对经胸超声心动图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指明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冠脉左前降支CFR对存在有意狭窄的诊断有意义。
探讨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3D-STI)评价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左室壁各节段面积应变(Area Strain,AS)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3D-STI可定量评价左室壁局部收缩功能,AR是其中更为敏感的指标,为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提供了一个较为简便的无创检测手段。
探讨了肺高压(PH)对右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影响,采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进行超声诊断,研究结果表明,PH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且与PH程度相关,重度PH患者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STE可为临床评价PH对右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影响提供指导意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无明确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心肌缺血及有RWMA的心肌梗死中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分析,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进行病理诊断,并对技术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斑点追踪技术可以通过一些新指标改变上早期发现心肌缺血的部位;它所测应变指标更适合用于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而对于心肌缺血的定位诊断应结合位移、达峰时间及预伸展指数来判断。
对于二尖瓣置换术前及术后左室心肌的功能变化进行了探讨,采用斑点追踪技术进行评价,结合临床诊治经验,指出临床医师在对慢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治疗时,除了置换病变瓣膜外,还应在术前及术后了解左室心肌的收缩功能,术后及早的干预治疗可防止病人心肌功能持续恶化,避免出现心衰,改善病人的预后。
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可通过测量左心室旋转(left ventricular torsion,LVtor)及扭转(left ventricular twist,LVtwist)运动来评价左心室功能.本研究拟采用STI技术评价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
对健康人左心室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扭转运动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左心室不同心肌节段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旋转及扭转角度存在差异。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的左心室容积及其收缩功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超声斑点追踪(STE)技术进行检测,并与心脏核磁共振(CMR)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STE技术评价HCM患者左心室容积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左心室容积对于HCM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STE技术可以简便、准确地得到左心室容积曲线,为左室容积测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