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体刺槐与刺槐光合速率日变化差异

来源 :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四倍体刺槐与刺槐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及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林木,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四倍体刺槐和刺槐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四倍体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同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峰值出现在10:30左右;刺槐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出现在9:00左右,第二个峰出现在15:00左右,第一个峰值明显高于第二个峰值。(2)Tr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的活动状态。(3)四倍体刺槐的光合速率控制因子为非气孔限制,刺槐的为气孔限制,四倍体刺槐的光合能力>刺槐。(4)四倍体刺槐与刺槐的Pn与Gs成极显著正相关,与Tr成显著性正相关。环境因子主要是影响叶片的水压亏缺和叶温来影响Pn,PAR对Pn的影响较大,但可能不是导致刺槐光合“午休”的直接因素。
其他文献
本试验对新西伯利哑黑杨嫩枝扦插与营养基质、插穗剪取部位以及不同插穗处理等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蛭石土为扦插基质成活率较高,生长量最大;扦插成活率与插穗带不带叶片关系不大:扦插成活率基本不受插穗剪取部位的影响,即使是木质程度非常低的嫩枝梢头也可作为扦插材料;同时利用两个营养杯叠加的方法,可使产苗量增加近两倍,大大加快扦插繁育速度。
本文通过对刺槐优良无性系抗旱性与光合速率的测定与分析,对各个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其中,无性系8048和3-1抗旱性较强,X7、X9和X5抗旱性较差。并从所测试刺槐无性系的光合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揭示了各个无性系抗旱性差异的原因,为刺槐无性系抗旱性及生理特性评价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测定技术(TDP)、压力室技术等对生长在城市特定环境下的国槐(Sophorajaponica L.)蒸腾耗水规律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下,1)国槐树干边材液流速率日变化春季和夏季呈现双峰曲线,秋季呈现单峰曲线;液流峰值出现时间春季早于夏季早于秋季;春季和秋季液流速率峰值较夏季高,但夏季较春秋两季峰值维持时间较长。2)国槐枝条与叶片绝对含水量、水势、水容日
对苏北地区三种不同模式杨农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土壤碳、氮含量及储量在剖面分布上,均表现出在表层相对较高,都有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后再升高的趋势,且耕作层下层迅速降低。K、P、W3种模式深度1m的土壤碳含量变化范围0.64~15.27g·kg-1,全氮含量变化范围0.30~2.09 g·Kg-1;土壤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及C/N呈极显著相关关系;lm深土壤碳储量K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影响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各家系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境因子不一致,显著影响湿地松家系609、1077针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境因子为空气和土壤水分含量,而家系464、1027、46针叶则是空气、土壤水分含量和空气c02浓度,家系101一龄针叶、508二龄针叶为空气和土壤水分含量,家系508一龄针叶、1
本文以不同种源青钱柳一年生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青钱柳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地理变异,初步筛选出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的优良药用种源。研究结果表明:(1)青钱柳叶中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是紧密相关,其中山奈酚含量高于槲皮素和异槲皮苷的含量,在研究的各种源中,安徽歙县、广西资源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舒城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低。(2)青钱柳叶中山奈酚含量呈经纬度双向变异,但其变化幅度随经度变化幅度不
对不同连作代数杨树人工林根系分泌的两种主要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在根际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附特性研究,以期揭示这两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累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在不同代数杨树根际土中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羟基苯甲酸的平均吸附率在63.388~72.258%之间,苯甲酸在杨树根际土中的吸附率较对羟基苯甲酸低,平均吸附率在39.525~47.463%;Fruendlich等
通过连续土钻取样法,对湖南会同林区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细根生物量为7.7349t·hm-2,其中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91.5%和8.5%,并且毛竹林0~20cm层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地活细根和死细根总量的57.9%和60%。毛竹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在一年中不同季节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变化范围分别为4.864.7~10.7964 t·hm
为了掌握北京市建成区公园植物多样性及近自然群落情况,进而为北京城市绿化提供科学基础,对北京市五环内的公同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靠近市中心的很多公园中,我们发现,应用最多的是乔木+灌木,乔木+草坪或少量乔木+少量灌木+草坪型群落结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的公园是鹰山森林公园,近自然化程度较高,其植物在一种近自然模式下生长良好。在
对4个10年生壳斗科(Fagaceae)树种:茅栗(Castanea sequiniiDode)、槲栎(Quercus aliena B1.)、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1.)和麻栎(Quercusacutissima Cartr.)的年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和干重热值的径向和纵向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种间的木材基本密度和干重热值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但年轮宽度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