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培生推拿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32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住培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故进行推拿住培教学改革可谓是迫在眉睫,如何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推拿医生,关键要使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带教教师的指导为辅,平时加强对带教教师的培训及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开展具有推拿学特色的病例讨论,并且学员的手法操作练习必须基于合理的临床思维.
其他文献
推拿手法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拿教学中的核心和基础内容.推拿手法教学更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传统推拿住培手法教学一般是指导学生观察先行,随后在练习的动手中达到形似,进而进入同学互动和师生互动阶段,最后自我升华领会手法本质.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对手法教学产生了影响,它已经改变了学生学习观察的模式.移动互联的应用也给学员们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手法提高方案,这为培养出具有扎实的
中医急诊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急救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能发挥中医急诊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然而,目前尚缺乏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和培养途径.借助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开展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契机,结合既往教学工作经验,提出对中医急诊医学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和体会:在班主任带教制度基础上,以突出中医特色思想贯穿教学始终,应用模拟教学分层应用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进行
为了提高医师的医疗水平,完成中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心目标,需加强学员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在规培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系统性、逻辑性两个原则,首先带领学员建立临证思维流程,再使其自行实践临床过程中四诊采集、辨证、立法处方的过程,通过自我反思及教师反馈的方法发现问题,完善临床思维过程.
随着国内外对中医的需求及重视程度增加,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中医学人才成为中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中医师必经的基础训练阶段,对提高住院医师素质和医学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运用SP的考核方法适时地引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非常必要,SP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公平、客观的评价了住院医师的查体、诊断能力和问诊技巧,以及医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精神.但在中医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目的:调查西医院校长学制临床专业学生对于《中医学》课程的评价和改进建议.方法:调查首都医科大学2013级长学制临床专业学生共35人,问卷包括9道选择题及1道问答题,主要涉及学生对于中医药的认识;对于《中医学》教学的评价和建议.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中医药安全有效,认为中医值得学习的比例为94.3%(33/35),认为学习中医对于临床工作有帮助的比例为82.9%(29/35),对于学习《中
《中医学》是供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一本教材.是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常见病临床辨证、针灸、推拿为一体的教材,是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唯一一本教材.其中《诊法》这个章节是在学习了阴阳五行、藏象和病因病机这几章基础理论之后开始学习,四诊之后是辨证、治则治法、中药方剂,因此中医四诊起到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之间的桥梁的作用.诊法之前的中医基础如阴阳五行、藏象,使学生在中医的学习上刚刚入门,也接触
在临床实践及见习带教过程中,发现学习中医光靠背书是不行的,要学好中医,必须培养中医的思维,用中医思维去理解中医,思考中医,这样才能在中医道路上走得更远及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中医学生.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其中,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的精髓.在规培期间,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强化临床思维,培养学生临证能力,以适应今后临床工作的需要.笔者通过分享自己在规培期间中医思维的培养,敬请同道指正.
为全面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各层次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于2014年启动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并于2015年6月正式启用。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已发展成能够培养扎实临床技能、创新临床思维的集教学、培训及考核为一体的综合学习平台。
规范轮转安排,对消化科内门诊、病房、内镜室轮转时间、轮转内容均有相关规定。对临床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均有明确规定。规培医师的值班纳入全科排班系统,统一排班。严格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对病假、事假、请假流程等均有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