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完整的人”教育体系中的体育价值审思与路径探析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完整的人"的阐释,不少学者将目光锁定在了摆脱笛卡尔以来的身心二元对立论的桎梏,实现肉体与灵魂的合一。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深刻揭示出"完整的人"即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我国的教育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知"完整的人"在教育语境中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目前,在人的教育过程中五育处于割裂状态,如体校学生的智育不足,造成升学通道受阻,成为体、智割裂的直接"受害者"。绝大多数在传统学校接受以智育为主的学生体质薄弱问题严重,近视率、肥胖率不断增长。显然,只有每一个个体完整了,我们的社会才会完整,整个国家与民族才能够兴盛。然而,五育各自独立发展后再进行简单叠加并不会达"1+1+1+1+1=5"或">5"的效果,反而各育为了争夺相对有限的发展资源与空间,相互博弈,会产生拉扯、制约的反作用力。各育只有从内部打破壁垒,有机融合,形成教育网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1中有"1",才是正解。本文以体育为突破口,为了使体育能够更好地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方法论,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了从古希腊到新时代,体育的主流价值取向流变,厘清了体育在培养"完整的人"中的价值定位,并探寻出体育在新的价值定位下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各育的破壁发展,有机融合提供体育方案,贡献体育智慧。从古希腊到新时代,体育的价值取向流变历程:1)古希腊"娱神"式的体育,促进了"人的力量"觉醒(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6世纪)。此时的体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古希腊人通过竞赛用胜利、力量、健美的身体娱乐神灵,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早期古希腊人对"力"与"美"的追求,促进了"人的力量"的觉醒;2)古典时代"军事训练"盛行,体育支流价值缓慢发展(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古典时代城邦战争频繁,此时的体育就是一种为了适应战争而进行的"军事训练",哲学家们提出的体育强身健体、抚育心智、培养美德的支流价值也是为"培养合格的城邦公民"服务;3)近代体育确立教育学科地位,同时背负"救国图存"重担(17世纪—20世纪前期)。随着西方教育学科的确立,近代体育跻身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之中,但由于此阶段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体育主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工具,赋予"救国图存"的伟大使命;4)从新中国到新时代,体育深入"完整的人"教育体系(20世纪中期以来)。在国家教育设定"人的全面发展"导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体育的主流价值就是要解构固化的实用理性主义的思潮和现代性的规范,重构体育与各育的关系,使体育不断深入"完整的人"教育体系。基于体育不断深入"完整的人"教育体系的价值取向,探究出新时代"完整的人"教育体系中的体育价值定位:1)健体。新时代体育要以"健康"为第一要义,"健体"仍是体育教育最本质的价值定位;2)树德。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3)促智。"体育影响学业成绩"的观念由"负向妨碍"转向"正向促进";4)塑美。体育所展现出来的灵活、协调、优美的身姿本身就是健康美的体现,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5)助劳。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是保障劳动教育的先决条件。立足新时代"完整的人"教育体系中体育健体、树德、促智、塑美、助劳的综合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依托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教育体系要"围绕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来设计。"构建了发展路径:1)立足体育价值新定位,更新学校体育目标体系。学校体育目标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学科协同,以体促智,以体塑美,以体助劳,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上升五育并举理论高度,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基本体现。要加快大、中、小、幼学段的纵向衔接,加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横向完善,加强融合德智美劳的丰富资源,以五育均衡发展为前提,各学科优势互补;3)以具身认知为导向,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以体育课程为依据展开,是实现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具体手段。需要打造体验式课堂,增加学生身体参与;创建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重视师生主体间性,建立平等互动;4)建立体育综合评价体系,重视反馈调控。体育评价是对体育育人结果的客观检验,具有价值引导功能。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体育素养,以育人的眼光评价教师教育成效,加强家校社生互动,针对反馈的痛点问题,及时调控解决。
其他文献
乡镇寄宿学校是为了解决部分地区学生上学距离远的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教育举措,如今几乎成了大部分乡镇最大化利用教育资源的最佳选择。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了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分布格局。寄宿制学校全方位的学习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乡村家庭的教育短板,成了农村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折中选择"。
期刊
目的 分析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对同时型同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sISLM)乳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治疗的64例sISL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予以单纯局部放疗者为放疗组,34例采用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者为联合组。随访至2020年12月,比较两组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FS)、无局部区域转移生存(DMFS
氨苄西林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较天然青霉素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广泛的抗菌谱.通过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氨苄西林晶体内分子间作用力,在此基础上利用MaterialStudio分子模拟软件采用螺旋生长模型对氨苄西林在水溶液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形貌进行了模拟,并与BFDH模型、AE模型、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拟合的结果以及水溶液中生长的实际晶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氨苄西林晶习为长棒状,其{011}和{100}晶面族为主
绿色英语教育是一个培养完整人的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一种体验式学习、一种原生态的返璞归真。遵循教育的自然规律,追求教育绿色生态,通过课程规划、多元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力、责任感,让学生快乐、自主,有担当、有能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为了建立氨苄西林(AMP)残留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试验采用碳二亚胺(EDC)法将AMP与经活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分别进行偶联,合成人工抗原AMP-BSA和AMPOVA,通过紫外光谱扫描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将AMP-BSA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AMP与载体蛋白BSA和OVA偶联成功,并成功制备了鼠
阐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新的挑战,基于互联网技术,加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在沈城东部有这样一所学校,走过了90年的历史沧桑,培育了无数栋梁之才,这就是沈阳一中。学校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所传统名校,在历史的积淀中,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以共青团工作为突破口,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抓手,努力把学生培育成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规划的好青年。
期刊
学位
据《大公报》报道国废纸回收价持续低迷,暴跌至每千克二毫,以致"有纸无人执"。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公布财政预算案建议,由下年度起,每年预留不少于3亿元推行废纸回收服务计划,由环境保护署聘请承办商,从全港各区收集废纸作筛选、分拣及打包,出口循环再造,以稳定废纸回收量及价格。政府消息指,计划以价低者得形式招标,中标承办商,包括称为"街角店"的街边回收店及出口商等,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