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智库平台建设中H指数等计量指标对遗传分子生物学领域作者群的评价效力分析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智库平台中遗传分子生物学作者群的分析,提出文献计量在智库建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农业智库建设中"双一流"学科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决策.以沈阳农业大学建设的《ESI学科评价成果库》为来源,通过文献计量方法探索遗传分子生物学领域中50位高被引作者的H指数、发文量及篇均被引量之间的排名变化规律.H指数与发文量、被引频次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收录的前5个作者单位在2017年中国"双一流"大学排行榜中都列居前10位.本文以此为依据,今后将进一步探讨文献计量在高校智库当中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图书馆馆员的数据素养正成为其核心能力的主要方面.本文从数据素养的概念及内涵入手,在对国内外馆员数据素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图书馆馆员数据素养培养的框架体系,并提出数据素养能力等级的定性划分,即数据馆员、数据专家、数据科学家,最后提出通过政策引导,以提升方法技巧为目标并嵌入科研项目培养数据能力的路径,完成对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培养路径的分析与构建的
在简要梳理学科服务演进和深化的基础上,汲取有关学科馆员能力素质要求的相关观点,将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服务能力构建为由"沟通协作"+"研究技能"两个层面构成的框架体系,并对框架中的每一项能力进行详细阐释,试图为学科馆员能力建设和考量提供框架指导.
本文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团队人际信任、组织内竞争、辱虐式管理等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内员工间知识隐藏行为发生的影响过程机理,以部分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企业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检验实证数据对研究假设的一致程度.
国内社交媒体应用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使用社交媒体作为信息源.本研究以即时通信工具、微博、网络百科、社交网络、在线问答社区及消费点评作为研究对象,从人格特质视角分析不同社交媒体下用户行为的差异.通过问卷面向本科生搜集了494份有效样本.结果显示,人格特质对本科生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行为(使用频率、使用目的以及困扰程度)产生显著影响.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据科学成为一个新兴热门的领域.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了数据科学的相关定义和发展史,梳理了数据科学家所需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北美iSchool联盟中开设的与数据科学相关的15个硕士项目,根据考察结果总结了三种类型的培养模式,为后续开设数据科学相关专业的院系提供借鉴.
当前,军委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已经构建起来,军队院校面临着艰巨任务,如何尽快提升各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的指挥能力,新形势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对图书馆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提出制约和影响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也在探究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大数据时代,智库机构必须引入计算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高度复杂化的社会现实问题.计算社会科学将改变智库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形成社会建模、远距离阅读、社会预测、社会网络分析等新型研究范式.同时智库也要加快大数据库建设、开发专业分析工具、培养计算思维,以更好地将计算社会科学应用于智库工作之中.
创建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智库,是大数据时代的客观要求.本研究围绕新型智库是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服务这一定位,提出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智库信息化平台,实现专家聚集、智能采集、数据整合、网络连接、情报定制、科研协同、成果评价、权威发布等一体化的平台式作业,以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科研活动的需要.从而解决现实中一般智库因缺乏大数据平台支撑导致未能实现跨专业、跨行业、跨领域合作的局限性,提取研究数据困难或研究滞
澳大利亚智库体系包括政府内部决策咨询体系和社会智库.其智库发展历史较短、数量较少,但是政府投入力度大、发展快.其中,社会智库在专业化研究方面各有所长,建立了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利用"旋转门"等多种渠道影响政策制定和推行.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是其中表现突出者,它建立了规范严谨的流程、成熟的影响力评价体系和比较健全的薪酬制度.两类智库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澳大利亚政策咨询行业的发展.本报告从智库独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高质量的智库思想产品能够快速实现转化,如何通过信息设计推动智库研究成果转化研究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智库产品信息设计进行阐释,分析中国智库研究成果在信息设计方面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信息设计的创新路径.同时,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iDeas Lab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其目标定位、团队建设、智力融合、研究嵌入和立体传播等方面进行考察,为中国智库产品信息设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