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空气颗粒物PM质量浓度及其水溶性成分

来源 :第七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1996年冬夏两季西安市工业区和非工业区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其水溶性成分的监测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安市PM<,10>质量浓度严重超标,污染十分严重;颗粒物中以SO<,4><=>、NH<,4><+>和Ca<++>为主要水溶性离子成分;空气颗粒物浓度及其离子组成随季节和功能区的不同而有明显变化;雾天对颗粒物的大小组成和水溶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有明显的影响.
其他文献
概述GC/MS联用在我国大气有机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介绍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硝基多环工业区烃、多氯二苯并二(口恶)(口英)(PCDDs)、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碳氢化合物、苯系物、恶臭、有机硫化合物、多组分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在我国西北部清洁地区的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建立了气相色谱-汞置换法大气CO连续观测系统.组装调试及运行标定表明,色谱方法的基线稳定、分离度高,检测方法可靠,系统具有高自动化的操作性能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其设计完全符合WMO全球大气本底测量的要求;根据采样现场大气CO浓度的变化,采用经国际比对的CO标准气系列设定动态线性范围计算大气CO浓度,系统对CO的检测限低至1ppb,检测精度小于0.1﹪,准确度在±
本文阐述了陆地生态系统挥发性含硫气体对全球硫循环的贡献,指出了不同形态含硫气体在大气硫循环中的作用,总结了不同陆地生态子系统释放的含硫气体通量,讨论了以往自然硫循环分析的局限性,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酸雨问题是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酸雨问题,1996年简新立提出了空气pH值(pHa)的概念及测定方法.为了使pHa广泛的应用于实际工作,本文就其应用及意义进行探讨.通过对清洁空气、工厂附近空气、室内空气等不同环境空气的pHa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监测数据,能满意的解释一些有关酸雨形成的疑难问题,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本文阐明了新型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系统的构成、工作方式及标准气标定的方法,并对二氧化碳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二氧化碳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年季变化特征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2年至1996年,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4ppm,最高值出现在每年的四月末至五月初,最低值则出现在夏季的七、八月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夏季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大值出现在凌晨5时至7时之间,最小
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对二恶英的研究成果及动向,介绍了二恶英中的有毒同族体及其毒性当量计算、准确的分析方法、燃烧过程中二恶英的光解行为及其降解产物,以及国内的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安吉县大气酸沉降的现状与时空分布规律,多年降水酸度年平均pH值为4.50左右,1996年后酸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对县域范围内降水酸度的分布进行了监测研究,确定了测点数据与区域降水酸度总体水平在数值上的差异范围.
青岛地区是我国北方酸雨区.经分析有三方面原因:(1)存在大量致酸物质,以煤为燃料,排放大量SO、no和烟尘,地处沿海,海上的浮游生物产生二甲基硫(DMS);(2)特殊的大气边界层条件,混合层低、多层逆温、底层风速小而且风向多变,青岛上空的污染物不易传输扩散和稀释;(3)江淮气旋和黄淮气旋通过青岛时形成辐合气流,致酸物质在青岛地区上空易于累积.模式计算结果指出,在单一平直气流时,污染物传输较远,但浓
Cu-ZSM-5对NO直接分解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在高温及有水蒸气存在下的实际汽车尾气环境中易失活.经在堇青石上原位合成制得的Cu-ZSM-5/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对NO分解也有催化活性,且在相同的水热处理条件下,稳定性明显要优于Cu-ZSM-5原粉.该工作对今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北黄海海域采集气溶胶样品,利用IC、ASS等方法测定其中AL、Fe、Pb、Zn、Cl、Br、SO、NO、NH等17种元素和离子,应用因子分析,比值分析进行分类和来源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其组成分为三类,主要来源是海水、土壤尘、煤烟尘和燃油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