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来源 :第二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pf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对于伴随有喙锁韧带损伤的未涉及肩锁关节面的锁骨远端骨折,缝合锚经锁骨固定重建喙锁韧带加骨折端缝合固定术能够有效复位骨折,获得骨折端稳定,达到骨折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骨折并发症的原因.方法:于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骨折66例(75个部位长干骨骨折),全部病例均追踪随访达到3月-1年,记录并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结果:66例中其中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骨不愈2例,进针点或骨折端骨折劈裂2例,骨折移位1例,膝关节僵硬3例:关节活动受限4例,针尾激惹3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未出现骺板损伤病例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作用,以及PRP促进软组织修复和皮肤愈合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重2.5~3.0 Kg,雌雄不限.在背部脊柱两侧分别制作面积为3cm×3cm的全层皮肤缺损,随机选择任一侧为实验组,用PRP凝胶覆盖伤口,对照组以自体全血凝胶覆盖伤口,随后分别用3M膜紧贴皮肤覆盖创面.分别于术后第5、10
目的:评价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Tronzo分型:其中Ⅲ型12例,Ⅳ型3例.Ⅴ型4例.我们采用闭合复位,抗旋股骨近端髓钉固定.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患髋功能情况.结果:19例患者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60±10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2004年10月以来我们利用肩关节镜治疗47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平均随访6.9月,分别记录肩袖钙化灶的部位、X片上的钙化灶的类型与肩峰的类型、术前术后肩关节的Constant功能评分.结果: 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绝对值自术前的59.8分提高为78.9分.肩关节术前的功能与患者的年龄、钙化灶的类型与部位不相关(P>0.05)
目的:探讨应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4月~2006年11月于C型X臂机透视下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55例,术前测量对侧股骨近端Singh指数,对骨质疏松的程度进行评价.术后当时、术后1、3、6个月分别复查X线片,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结
本文对微创经皮安装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进行了临床研究。文章对健康人胫骨下段外侧面扭转形态进行了螺旋CT三维图像解剖学测量,并且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张力带(可吸收棒和可吸收人工韧带)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和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疗效.方法: 生物力学:取8例新鲜尸体髌骨标本,随机分成可吸收张力带与金属张力带两组,每组各四个标本.制成髌骨横断骨折,分别采用可吸收张力带与金属张力带固定,采用EW-5生物力学测试机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临床对比研究:58例髌骨骨折被随机分为可吸收张力带治疗组(28例)和金属张力带治疗组(3
本文对骨盆骨折的救治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骨盆骨折的分类、骨盆骨折的诊断、骨盆骨折的治疗进行了论述。文章同时指出,经皮固定骨盆环是早期稳定骨盆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OPLL伴脊髓损伤患者的骨化类型、颈髓MRI T2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与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之关系.结果:伤后8小时内行甲强龙冲击治疗共12例,2例死于并发症,10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手术治疗17例,1例手术后27天死亡,16例患者术后半年颈髓功能Frankel评分改善.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合并脊
目的:研究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指征及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10月,采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22例,包括36处骨折,其中耻骨支骨折15处,髋臼骨折12处,骶髂关节骨折9处.结果:术后对导航下行骨盆骨折手术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7分钟,X线图象采集平均20.2秒.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摄片进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