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0mmCVC冷连轧机板形控制问题分析与辊形改进

来源 :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辊身长度最长,可轧带钢宽度最大,覆盖宽度范围最广的某2180mmCVC冷连轧机在实际生产中易出现边中复合浪等难以消除的板形缺陷.通过对连续生产的11649卷带钢的中间辊窜辊、工作辊弯辊及中间辊弯辊等板形控制设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轧机对窄带钢辊缝负凸度控制能力明显不足,对宽带钢辊缝正凸度控制能力略有不足.为改善2180mm冷轧机带钢板形质量,提出了单侧倒角工作辊辊形配合工作辊窜辊的板形控制方法,并针对不同带钢宽度分别采用2180工作辊和1975工作辊,工业应用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消除窄薄带钢和宽幅带钢的边中复合浪,轧机板形控制能力明显提高,板形缺陷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电力电缆定期绝缘监测、在线温度监测、在线局部放电监测以及剩余寿命评价等主要技术与应用的阐述,实现对电力电缆绝缘状况和运行环境状况的诊断与监视,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利用诊断与监测预判的结果,为运行电力电缆建立绝缘状况档案,对电力电缆的运行状态进行分级管理,实现基于电力电缆运行状态有预测、有计划的维护与检修,达到降低维护成本,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电力电缆维护现状的目的.
文章介绍了梅钢能源计量检测信息系统组成、设计原则、关键技术等方面因循的主要思路和采取的相应措施,系统的实施为梅山钢铁公司实现了各项能源产量、消耗数据的自动采集计量.扎实的基础管理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数字化、一体化和高效化的信息化管理,为公司节能降本增效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以立式连续退火炉为研究对象,结合立式连续退火炉动态过渡动态特性分析和动态特性研究现状剖析,提出了“炉温重叠”模式、“速度重叠”模式、“综合控制”模式和“过渡卷”模式四种动态过渡策略.通过对热惯性传热特点分析,提出通过建立辐射管内燃烧传热模型、辐射管自身导热模型、带钢与炉辊导热模型,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动态控制数学模型的方案.该方案为立式连续退火炉动态控制定量研究分析提供完整研发方案的同时,也为彻底实
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绿色环保.国家能源局在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积极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在有条件的城镇公共设施、商业建筑及产业园区的建筑、工业厂房屋顶等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钢铁企业内建设有大面积的工业厂房和工业建筑,随着光伏发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投资运营成本的不断降低,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钢铁企业的推广应用值得期待.
针对热镀锌过程中镀层厚度的影响因素众多难以实现自动控制的问题,本文结合鞍钢热镀锌线,提出了一种镀层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气刀是镀层厚度控制的核心设备,通过调节气刀压力和位置等手段可以实现镀层厚度控制。镀层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实时采集生产过程数据,根据过程数据计算气刀各个执行机构的调节量。系统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应用OPC技术实现镀层厚度自动控制系统与气刀PLC之间数据通讯。针对过程对象大
中缅线(国内段)是我国首次大批量采用基于应力-应变设计用抗大变形管线钢的油气管道工程,首钢结合现有4300mm工装设备特点,开发了厚度规格17.5mm抗大变形X70 管线钢.本文对开发的17.5mm抗大变形X70 管线钢的成分设计和工艺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开发的X70 抗大变形钢板及用其所制造的钢管也进行了相关的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首钢开发的17.5mmX70 抗大变形钢板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贝
由于使用Cr含量高的矿石,导致铁水中Cr含量高,在转炉冶炼时会发生炉渣发黏情况.通过对连续五炉转炉终渣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得到炉渣中CaO、SiO2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12.5%左右,TFe、Fe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13%左右,Cr含量在2.7%~4.1%之间.通过对炉渣进行矿相、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得到炉渣以硅酸二钙为主,还含有RO相(CaO、M
本文针对C38N2曲轴磁粉探伤不过的问题,对比分析了缺陷轴与合格轴.结果表明,缺陷轴分型面淬硬层中存在疏松、异常马氏体等不致密缺陷及裂纹,基体组织也呈现粗大且不均匀的状况.这些缺陷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磁粉探伤不过,其主要原因是轧材中遗留的疏松与晶粒粗大问题.由此得出,提高曲轴的质量需从模锻前的轧材入手,优化轧制工艺,尽量采用高温大压下,以实现组织的精细化和均匀化,控制疏松与缩孔,从而改善曲轴缺陷,减少
采用热模拟实验测定了轴承钢GCr15SiMn相变临界点及经三种不同变形量后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金相和显微硬度分析了变形量及冷却速度对相变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存在二次碳化物析出和珠光体、马氏体转变.随着变形量增加,二次碳化物析出量增加,珠光体开始析出温度升高且转变量增加,珠光体球团直径减小;随着冷却速度增加,二次碳化物在晶界网状析出趋势减弱,且碳化物厚
钢中夹杂物的控制与分析技术是钢洁净度研究的重点。只有能正确全面的分析和分离钢中的夹杂物、又不破坏夹杂物的原始形态,才能更清晰的明确夹杂物的来源和生成机理,从而能确定相应减少和控制钢中夹杂物的方法。本文详细论述了北京科技大学开发的钢中夹杂物的“多级取样、系统分析”的分析方法。包括传统的金相法、扫描电镜法、总氧分析和钢中的氮、酸溶铝分析、大样电解分离钢中夹杂物的方法等技术;也包括钢的部分酸蚀掲示夹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