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方法——教育部I12-1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来源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了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C/C++程序设计》的考核方法,突出了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考试方法改革的内容之一。文中给出了《C/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要求和考试方法。
其他文献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代共进,以应用为主导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多媒体知识、网络知识与应用软件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才能适应改革的要求。
我校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本文介绍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进入了新的层次,通过上机考试的导向作用,使学生们更加重视操作能力。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能够对自己今后要学习的主要知识、专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为后续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使学生对以后的专业学习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
本文针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课程特色、多种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社会时代,为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两大环节,探讨了经济类院校计算机网络课教学中具有可移植性的教学改革方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施层次化作业设计、立体化课程建设、网络化教学形式、无纸化考试形式等教学改革形式,以及具有较强参与性的第二课堂等实践活动,并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课堂文化、“1+N”知识传递等观点。
本文就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为进一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中的具体作法与体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本文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当前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实际情况。阐明了加强因特网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导课程。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实践,阐述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试的改革与实践,并介绍了考试系统的功能及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发展和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大学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环境、教材建设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各种不同素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上了大学,大学教育已由精英型转化成大众型教育。针对矛盾的二个方面,一个是要求的提高,一个是生源质量的下降。本文从实际出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成为北京联合大学精品课程
本文论述了多年来,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阐述了高等院校影响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