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素及其受体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来源 :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通过与瘦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在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维持正常生殖功能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瘦素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已受到广泛关注.尽管人们也在瘦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构、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关于瘦素受体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不及瘦素研究广泛,特别在国内未见报道.我们采用ELISA法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不同出生体重儿母血、脐血和胎盘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水平,以探讨瘦素及其受体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血液播散,是肝癌转移的常见原因,对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造成困难.癌转移是复杂的多步骤过程,一般经过粘附、降解、移动最后进入血管或啉巴管.如能早期发血液中的癌细胞,无疑有助于提高对PHC的治疗和预后.Ghossein报道AFP mRNA是从癌灶脱落入血的微量PHC细胞的标志,用反转录基因扩增技术被认为是检出隐匿性癌转移的高度敏感和特异性方法,可早期发现PHC血液播散.本文对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单链RNA黄病毒,基因全长约9600bp.根据HCV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HCV分成不同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HCV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因地理区域的不同而异.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HCV对肝脏损伤的程度不同,1b亚型对肝脏的损伤要比其他亚型严重得多且临床上它们对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比
乙肝病毒(HBV)的清除和预后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反应,作为遗传基因的HLA复合体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基因群,与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反应有着密切关系,由此也左右着乙型肝炎感染后的种种转归.为此,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上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HLA-Ⅰ类分子中的A位点与HLA-Ⅱ类分子中的D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以了解与乙肝后肝硬化易感有关的某些特殊HLA-A与HLA-DR位
目前用于HBV基因分型方法有全基因组测序、特定基因的序列测定、PCR-RFLP、特异性引物PCR、微孔板核酸杂交和基因型特异性表位单克隆抗体的ELISA,但是由于这些技术存在技术复杂、要求特殊设备或方法不完善等原因,限制了这些方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由于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快捷、特异性强等特点,为快速准确鉴定HBV基因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经过严格筛选,从DDBJ基因库中获得了228条前S/S区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乙型肝炎传播广泛,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传染病.HBsAB是机体感染HBV后,HBsAg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在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疫苗注射前后的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HBsAb的检测尤其是定量分析,发挥着基因检测等不能替代的作用.我国普遍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BsAb,该试剂的生产原料HBsAg目前从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由于缺乏合适的感染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使得HCV的研究进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们先后对体外HCV感染U937和Molt-4细胞株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完善对HCV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本文重点探讨在不同细胞株中HCV-NS抗原表达及其HCV RNA复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临床治疗十分困难的疾病,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防治难题,对其进行的研究也一直在继续.十几年来,HLA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术界所公认,在发现治疗乙肝的有效物干扰素(INF)主要通过增强HLA起作用后,乙肝病毒感染与HLA表达关系成为了研究的新热点.免疫研究证实,只有通过HLA-Ⅰ类分子加工处理并提呈的病毒抗原肽才能被 CTLs识别,即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HBV的清除受MHC-Ⅰ
大量的资料研究表明GM-CSF可增强人体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尤其是对于那些免疫功能较差的个体;而且GM-CSF具有增加宿主ADCC作用,已用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试验性治疗研究.另一方面,乙肝病毒前S2抗原(HBV PreS2)是乙肝病毒表面的蛋白成分,能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和增强机体产生抗HBs,同时针对前S2抗原产生的抗-PreS2,也具有中和乙肝病毒的作用.在研究中,我们采用基
血细胞染色技术不断推新促进了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形态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又大大提高了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血细胞染色技术除常规染色、细胞化学染色、纺织染料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配合特殊功能的显微镜检测血细胞形态,使血细胞形态学研究可以在亚细胞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反复发生和严重的感染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对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研究结果已证实,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糖尿病患者的易感染性与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有一定关系,然而其确切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是机体抗感染的主要防御细胞,在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