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模拟与实验的解剖室通风研究

来源 :2011湖北暖通空调制冷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剖实验室在医学研究和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据调查发现国内大部分的解剖实验室内甲醛浓度达不到健康标准,对室内人员的工作、学习以及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CFD模拟技术对五种送排风形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每种情况下解剖室内的速度场、浓度场,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与调整,得出条缝风口顶送风为最合理的通风方式。
其他文献
结合武汉某实际工程的地埋管群阵列布置情况和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典型区域的地埋管群运行5年中埋管换热特性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和分析。提出了温度偏离度和换热保证度的概念,并研究了两者在地源热泵长期运行过程中变化规律。建议尽量减小冷热负荷不平衡,以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针对人工开挖湖底埋设的水平埋管应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对水平地埋管换热过程的性能进行动态模拟研究,详细分析了水平埋管连接方式和管内流速对换热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水平埋管高效换热的环路构造方式,为水平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能源塔是一种结构类似冷却塔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其突出优点表现在冬季供热,据厂家宣传,其能效比较之风冷热泵可提高25.6%左右。本文以武汉为样本,对夏热冬冷地区风冷热泵技术与能源塔技术的综合能效比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到能源塔风机与水系统水泵的能耗后,能源塔的能效比仍好于风冷热泵,但提高的程度小于厂家的宣传值;当循环水泵选择适当时,能源塔能效比风冷热泵提高了5-15%左右。
考虑测试信息的不确定性,将进出水埋管中心间距、回填材料导热系数视为未知但有界的区间变量,利用二维准非稳态传热模型结合双参数估计法,采用穷举组合法,反演得到一定量的岩土热物性参数值。再根据测试点地质勘查基础资料,给出岩土热物性参数的区间范围,对反演得到的岩土热物性参数值进行筛选,统计分析给出岩土热物性参数的取值范围、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提高了岩土热响应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更有
本文介绍了大型水源热泵机组的种类,机组制冷/制热时不同的冷热源。讲述了带全热回收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的技术特征:从机组的系统配置、性能系数、带热回收的热泵机组运行模式等作了详细说明。结合工程应用实例,对机组的各项性能参数的设计,应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水量、水温、水质和供水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确保机组到位安装后稳定高效的运行。通过结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分析,可得出水源热泵不仅是环
本文在多参数非线性函数表达式的基础上,以一台热泵机组为例,建立了变工况条件下,热泵机组COP与进入蒸发器的地下水温度、流出冷凝器的热媒水供水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从相对误差检验和模拟计算上验证了该模型有较高的精度。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热泵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分析了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就空气源热泵机组在长江流域不同季节工况下的应用作能耗分析以及经济性分析,并与改造前采用冷水机组及燃煤锅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江流域大部分建筑内完全使用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制冷并提供生活热水是完全可行的,对于促进空气源热泵机组更广泛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折算法由于土壤热扩散率低、传热慢,地源热泵连续运行会导致土壤温度场的升高。间歇运行有利于土壤温度场的恢复,提高热泵机组运行效率。本文针对武汉地区混合式热泵系统在运行时出现的热积累现象,提出了间歇运行的解决方法。利用FLUENT建立了武汉某典型办公楼的混合式土壤源热泵模型,提出了2种间歇运行工况。通过模拟研究,比较了连续运行和2种间歇运行工况下的系统能耗,并得出间歇运行不仅能够提高热泵机组的运行效率
通过对单U地埋管的换热性能的数值模拟,归纳了影响地埋管换热诸多因素,对比分析了保温地埋管、非保温地埋管、不同保温长度及不同流量下换热情况,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保温地埋管换热能力要高于非保温管,保温管长度要适宜。
自然通风是一种常见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手段。本文利用CFD技术,建立某火车站数值模型,对其过渡季节自然通风状况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室内热舒适性,研究其速度场、空气龄场、温度场及气流组织情况,分析并比较在两种方案下的模拟结果,针对方案一的不足,提出方案二及相应的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