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P485与头孢氨苄相互作用的药动学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k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阐明口服抗肝炎化学合成二肽JBP485与头孢氨苄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相互作用机制。 方法:建立灵敏、快速、高效的LC-MS/MS内标法检测大鼠生物样品中JBP485与头孢氨苄的浓度及含量。实验动物为大鼠,分别采用in vivo口服、在体肠灌流、离体翻转肠、在体肾脏排泄及离体肾切片实验考察两药相互作用的药代动力学作用机制。 结果:与单独给药相比,联合用药后JBP485与头孢氨苄的胃肠道吸收均明显减少;在体及离体肠摄取均显著下降,肾脏清除率显著降低(JBP485从2.89±0.15ml·min-1·kg-1降低为1.87±0.08 ml·min-·kg-1,头孢氨苄从2.23±0.16 ml·min-1·kg-1降低为1.58±O.09md·min-kg-1);肾切片实验结果表明,oatl的特异性底物对氨基马尿酸及Pept2的特异性底物甘氨酰肌氨酸均能显著抑制肾切片对jBP485的摄取,提示两药同为肾脏oatl及Pept2等转运体的底物。 结论:JBP485与头孢氨苄联用后二者竞争肠道Peptl转运体及肾脏oatl、Pept2等转运体进而影响其药代动力学过程。提示二者合用时需进行用药剂量调整,必要时进行TDM。
其他文献
罗通定,又名左旋延胡索乙素,为非麻醉类镇痛药,具有镇痛、镇静、催眠及安定作用,是《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收载的药物品种。本文通过改变化学及物理条件,制备获得了罗通定药物的多晶型固体物质状态,利用多种分技术对罗通定晶型物质状态进行了特征性表征,利用生物学的整体动物评价技术揭示罗通定药物的晶型物质状态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多次口服奥美沙坦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方法:10名受试者第l天和第8~14天,每天口服20 mg奥美沙坦片。采用HPLC-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奥美沙坦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Ver 2.0和SPSS13.0计算药动学参数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次和多次口服20mg奥美沙坦片达稳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o→t分别为(3356.3±865.9)、(4764.7
目的:本研究着眼于糖尿病生理上的必然联系,即体内葡萄糖有氧氧化代谢三羧酸循环(TCA)阶段这一糖代谢必经通路中关键限速步骤代谢酶浓度和生化代谢谱变化,探索和研究糖尿病发病机理,以证明我们关于糖尿病发生与进展和糖代谢关键酶缺陷密切相关的推断。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0糖尿病诊断标准病例56例,分成5组:健康人组、糖尿病高危人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早期组和糖尿病中后期组。Elisa法测定糖代谢关
目的:人口服灯盏乙素后,血浆中主要存在其代谢物异灯盏乙素,本实验旨在探寻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及血浆中异灯盏乙素的来源。方法: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考察苷元的Ⅱ相代谢,利用过表达人外排蛋白的细胞膜进行膜囊转运及ATP酶试验,研究四种外排蛋白对灯盏乙素和异灯盏乙素的转运。结果:苷元经体外转化生成灯盏乙素和异灯盏乙素,且以灯盏乙素居多。两化合物对MRP2、BCRP有抑制,IC50分别为75μM,10μM(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及高血压患者MDR1 MRP2OATP1B3三种转运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药动力学特征及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内切酶(PCR-RFLP)的方法对19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及58位符合要求的高血压患者的加MDR1 C3435T、MRP2 C3972T、OATP1B3T334G和OATP1B3 G699A位点进行基因分型。HPLC-FLD法测定血浆中替米沙坦的药物浓
目的:研究多沙唑嗪人体内代谢过程的立体选择性。方法:采用手性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多沙唑嗪对映体浓度,采用LC/MSn法鉴定多沙唑嗪对映体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并对立体选择性的代谢途径进行酶动力学分析。结果:人口服4mg甲磺酸多沙唑嗪消旋体控释片后,S(+)与R-(-)异构体AUCo-t,Cmax和皿的比值分别为2.3,2.1和O.43。在人肝微粒体中共鉴定出8中代谢产物,其中18位碳
目的:研究氟非尼酮在正常wistar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健康 wistar大鼠84只,分别单次灌胃给予30、60、120、240、480 mg·kg-1氟非尼酮,及连续5天每日1次每次30、120mg·kg-1灌胃给予氟非尼酮,HPLC-UV法测定血浆中氟非尼酮浓度。结果: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氟非尼酮,其药-时曲线可用一室模型拟合。单次给药实验中,由低到高剂量组对应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 m
目的:建立五味子醇取物的化学-药代-药效指纹图谱,分析比较三者的相关性和差异,了解五味子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应用 HPLC-UV-MS方法建立五味子醇取物的化学指纹图谱;将五味子四种木脂素及醇提物与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建立体外代谢指纹图谱;大鼠口服五味子醇提物(1.5g/kg),测定血浆中主要有效木脂素成分,建立体内药代指纹图谱;大鼠口服五味子醇提物(1.5g/kg)三次后腹腔CCL4(50%
目的:研究丹参酮ILA在S9体系中发生醌还原级联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代谢途径中是否存在种属差异,并找出差异存在的规律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种属的肝肠S9两相复合的体外温孵体系进行丹参酮IIA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Ml和M2的生成酶动力学研究。结果:在小鼠、大鼠以及人肝S9孵育系统中均能检测到M1、M2两个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其中M1的生成速率(Vmax/Km)基本相同,而M2的生成速率(Vmax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浆中比阿培南的浓度。方法:选用 Hypersil C18色谱柱(150mm×4.6 mm,5μm),以乙腈-0.1 mol/L乙酸钠缓冲液(2:98,V:V;pH4.38)为流动相,流速1.O mL/min;选用 Watersalliance 2487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300 nm。结果:血样中比阿培南检测浓度在0.2~50μg/mL范围内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