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三级康复体系建设的瓶颈与希望

来源 :2018年中美卫生与健康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大家对医疗的结局评定一般采用两个指标,一个是死亡率,能够救活表明我们的治疗很有效.第二是能不能把疾病治愈,如果治愈了,医疗就结束了.如果医疗把所有垂危的患者都挽救过来,所有疾病都治愈那当然好,但大家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医疗上能够治愈的疾病只有8%,92%的疾病不能以治愈作为结局.尤其是得了脑卒中以后,脑卒中患病以后能够治愈的寥寥无几或者基本没有.因为它会作为慢性病长期存在下去.这时拿什么来衡量医疗价值,拿什么来评定医疗结局呢?本文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长期性、社会建立长期性以及医改和分级医疗与脑卒中的关系.
其他文献
肿瘤药物的研发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些药物,有的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有的已经应用于临床.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其他的药物研发一样,临床是决定药物成败的最终环节,是药物研发走了漫长道路以后的临门一脚,同时也是耗时长、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都非常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怎么样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是业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人类的疾病发生有一定的过程,从病因到疾病量变,从量变到疾病质变,从质变到恶化。最近国务院督查组在瑞奇德医院调研,结论是其他医院在治病,而在治人。把中国国学精髓和西方循证医学结合,不仅仅治病,还要治人。
在西方非常习惯说抑郁症,但在中国他不会抑郁症,他会说心情不好,这就是文化的差异。而且在很多非西方、非欧洲的文化中,他们根本没有抑郁症这个概念,比如说很失落,最近的环境很不好,或者是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样的情况他们就会说我自然是睡不好、情绪不好、发脾气,甚至厌食,他们不觉得这个是抑郁症。
现在精神科疾病的分类,不管是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还是精神分裂症,都还是按照症状学进行分类.对于情感障碍,实际上在诊断分类系统中的变化是比较多的.分类学上的变化,对未来的临床研究有很多启示,可以从它的概念变迁,从它对临床和研究的启示这些方面一起来探讨.
本文报告的主题是身心医学,即把精神系统与身体的其他系统联系在一起.就是想要知道身体和大脑是如何在一起工作的.在医学中希望有预防性,而不是说出现了问题才去治疗,而是要做好初级预防.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想要重视身心医学的发展.
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三方评估的结果显示,在这两方面确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当项目组向领导汇报时,领导们都惊讶患者满意度这么高了?!但同时,医生的工作满意度确实令人堪忧.因此从政策角度看,这方面确实需要关注,需要大家呼吁这个问题,提高医生的工作满意度.从疾病的角度来看,整个精神卫生服务现状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就是"供不应求".精神疾病在所有疾病的负担中已经名列前茅了,所以它的需求量非常大.
在中国,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脑卒中的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在中国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高发概率问题,分别是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高致病率.从国家的筛查显示,国家40岁以上的人有1400万的脑卒中患病人群数量,2012~2014年中国发病人群的数量仍在上升.慢性病并不是不可控制,在美国和波兰都重视公共卫生预防问题,在不同的时间点已经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拐点.美国冠心病在1970年出现心脑血管的死亡
国家卫健委近几年来正在全国推动卒中中心建设,而且国家卫健委要求各个综合医院至少要将2~3个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发展.这两方面工作,医疗机构的主要领导要大力推进,要思考怎么协调和整合这一项工作,推动医院发展.关于重点学科建设,过去都是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得比较多.在医疗机构,大家都重视教研,所以讲的重点学科,更倾向于重点专科建设.医院的医疗机构资源是有限的,怎么把这些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成重点学科的拳头性
2018年的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指出,脑卒中目前还是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心脑血管病是国家人群健康的重要危害.那么,卒中风险有哪些?2010年有一篇文章针对10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高血压是最可怕,它的致死率达34.6%.很多人感觉到头晕,到这里马上量是140/95mmHg这样的血压.这样会导致靶向器官损坏.高血压会导致肾病病变和脑卒中的发生.如果控制好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
匹兹堡医疗中心是一家全球认可的学术医疗中心,在美国国内排名非常靠前,尤其是在保证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方面。很多排名都比较靠前,包括技术和研究。国际项目也非常多,尤其是在意大利和爱尔兰。在过去几年也经常开展和中国的合作项目。也是重要的专科治疗中心,尤其是癌症治疗、器官移植以及其他的专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