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设计型规划模式应向战略型转变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o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土地利用日趋复杂的今天,传统的设计型规划模式应向更为灵活的战略型规划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可以由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从“时间驱动型”向“事件驱动型”转变;从“结果型”规划向“过程型”控制转变,即对规划的指标体系和编制方法加以改革;从单一模式目标向多样性目标转变;从“区划型”规划向“区划一许可混合型”规划转变。
其他文献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业用地的整体管控,土地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的调控引导作用不断显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保护资源、节约用地、依法依规用地和管地的意识不断提高。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土地规划与计划总体看发展历史还较短,规划理念、方法和制度本身也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在加强土地调控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基础支撑方面,有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设计和编绘质量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的整体水平,影响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为保证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编制质量,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的规范化,正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以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求。制图规范草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空间参照系统、图件基本比例尺、图件内容、图件表达、图件种类、图幅整饰、地图注记等内容都做了相关规定
现今,开展国土规划编制,加强各种规划统筹协调,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变得越来越必要和紧迫。当然,目前要编制一个统筹各种空间规划的最高层次国土规划难度还很大,因此,现阶段可以考虑编制一个基础性、综合性和具有协调补位作用的国土规划。其主要目标和措施:一是主要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土地供应和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等土地政策,并辅以必要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优化国土开发利用格局,促
以节约集约用地来促进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体现和把握节约集约用地的思想,成为规划修编的重要任务。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失控、结构失衡、集约度低、效益欠佳、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有所下降等现象。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来看,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关键在统筹管控城乡建设用地,同时有效实施建设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为一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重要内容.生物多样性也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之一.景观连接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通过研究不同生物栖息地之间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分析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进而通过增减廊道的数量或改进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文从景观连接度出发,介绍景观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成果能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基础支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本文就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在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宏观层面上,国家和省土地整治潜力利用“二调”数据推算数量潜力,是满足要求的。但是,“二调”权属调查进行所有权调查,只调查国有或集体,对农村经营权属不调查,因此,在市、县、乡级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具有空间与属性特征,做好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可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打下良好基础.论文对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立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归纳概括,对规划数据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市、县、乡三级数据库街接,专门的数据质量检查软件,与相关标准的衔接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建议,为开展该项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研究认为:由于云南省正处在集聚经济阶段,经济、人口均向昆明等少数中心城市集聚,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绩效呈现围绕中心城市圈层梯度递减分布的特点,城乡土地级差地租也存在围绕中心城市梯度递减巨大差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借用美国土地发展权交易模式,推进云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跨县区、跨州市合理流动和空间置换,使中心城市的城市化好处,能辐射到省内广大农村尤其是边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时管理和动态实施提供更有效的手段,探讨利用组件式GIS技术、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技术、中间件技术、MIS系统开发技术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业务流程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并对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及功能模块设计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汶川、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践及其成果,丰富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内容.本文通过总结汶川、玉树土地专项规划编制的成功经验,梳理分析了土地专项规划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做好规划需开展的重要工作及应考虑的规划方法,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发展完善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