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活力素对大鼠慢性支气管哮喘模型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201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气道中TGF—β1的表达、气道中ARmRNA的转录变化以及MAPK相关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对虫草在慢性哮喘气道重塑中的干预作用及靶位进行初步探索。方法:50只Wistar大鼠,6—8周龄,200±2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慢性哮喘单纯模型组(卵清白蛋白系统致敏和反复激发)(B组)、慢性哮喘+虫草50mg/kg治疗8周组(C组)、慢性哮喘+布地奈德(BUD)8周治疗组(D组)及慢性哮喘+BUD联合虫草8周治疗组(E组)。结果:(1) HE染色显示所有药物干预组较单纯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及孰膜肺组织水肿等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以D和E组最为明显;所有药物干预组细胞浸润程度都低于模型组,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间,C组较D组和E组间细胞浸润阳性面积有统计学意义增多,D组与E组细胞浸润阳性面积比较的P值为0. 037; 5组气道管壁厚度依次分别为((9. 8912. 09),(21. 72±3. 16),(14. 94±1. 96 )、(12. 29±2. 75)和(12. 25±2.32)μm2/μ m, F=31.37, P<0.0001,所有药物干预组气道壁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低于单纯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气道壁较D和E有统计学意义增厚(P <0. 05)。结论:虫草对哮喘模型的气道重塑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慢性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A2aARmRNA转录,抑制气道TGF-β1的生成。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中Radical Fringe的表达以及一些Tregs的相关指标,探究Notch的胞外调节分子Fringe是否与Tregs有一定关系,旨在阐明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1.哮喘大鼠模型建立及验证: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40只大鼠分成哮喘组和对照组,其中哮喘组20只,对照组20只。哮喘组于第0天和第7天皮下和腹腔注射0.02%OVA混悬液lml和百日咳菌苗0. 6ml(
变应性鼻炎(AR)是以鼻粘膜接触变应原后出现的IgE诱导的炎症反应,AR和哮喘同属呼吸道变应性疾病,AR是成年哮喘发病的明确的风险因素。值得重视的是,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虽然没有临床哮喘,但却存在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嗜酸粒细胞炎症,这部分病例发展成临床哮喘的危险性明显升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可能预防哮喘的发生发展;对其发生机制、气道炎症特征的研究,可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鼻炎与哮喘的内在联系。
目的:鉴定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的免疫特性,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的免疫特性:用葎草花粉变应性哮喘患者的血清作为一抗行Western blotting试验;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免疫正常小鼠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重组蓬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可与多数(约70%)
目的:本研究应用GAP-43作为神经再生及重塑标志物,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对哮喘气道重构深入认识,为气道重构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1)动物分组和哮喘动物模型的制备:健康雌性清洁级BALB/c小鼠30只,4-6周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经典模型组:C组:慢性延长组,每组10只。试验开始0, 7, 14天B组C组分别给予致敏液200u1(0. 04%OVA50u1+1
Background:Current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CTEPH, which share the homoioplastic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IPAH. It
Objective:Find out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CTEPH and/or PTE.Ascertain whether fibrin resistance to lysis occurs in CTEPH and/or PTE.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fibrinogen Aa Thr312Ala polymorphism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沉积为特征的少见浸润性肺弥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低、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难确诊的疾病。本科于2010年5月收治首例肺泡蛋白沉积症病人,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术后患者胸闷、气促明显减轻,复查肺功能、胸部CT明显好转,疗效确切。本文对这些临床资料进
Background: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is characterized by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structural remodeling of the pulmonary vasculature, finally, right ventricular failu
中心气道狭窄是介入肺脏病学领域治疗的难点之一。由于这些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因此治疗的风险较高。如果治疗成功,则显著环节临床症状,使患者显著收益。充分、恰当地利用各种介入技术,将会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显著改善治疗效果,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本文针对治疗选择优先诊断还是优先治疗,治疗手段上是选择硬质支气管镜还是可弯曲镜,选择热的治疗方法还是冷冻治疗,球囊扩张与支架选择,硅酮支架和金属支架
目的:应用分布式动态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对支气管哮喘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管理,为支气管哮喘的的防治及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评价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美国微软公司公开发布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系统[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QL)Server 2000], Windows 2000 Server, Web S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