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中栽培研究重点的思考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是全国各地提高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基地建设中应重视基地土壤及其背景,中药材器官发育特性、营养均衡性、干物质与有效成分积累特性等方面研究,以保证生产操作规程的科学与实用。
其他文献
对药又称药对,是指两药合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效;或消除毒副作用,抑其所短,专取所长;或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等的经验配伍。是介于单味药与成方之间,体现中药配伍规律与方法的结晶。本文就其中治疗精液异常临床常用对药作一简要分析与总结:黄精、制首乌;山萸肉、牡蛎;川断、桑椹子;车前子、五味子:乌梅、生甘草:当归、川断;山楂、麦芽;金银花、蒲公英;碧桃干、碧玉散;鸡血藤、仙鹤草等。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异常导致男性不育症的疗效与方法。方法:将精液异常导致男性不育患者261例随机分为3组。西医组6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87例,采用中药四予种王胶囊治疗;中西医结合组110例,采用常舰西药加中药四子种王胶囊治疗。各组均治疗90天为1个疗程,对比用药前后各组精液参数变化并对其配偶妊娠隋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西医组用药前后精液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医组用药前后精液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指已婚生育夫妻1年以上进行有规律的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排除女方原因的情况下而未能使女方受孕者。我国不育症的发病率在10%左右,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且有相当数量男性不育的病因不明。近年来许多医家在精液辨证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很多成果。有人总结精寒精热、少精失精、精血精浊等,对进行精液辨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辨证时如见精液量少,精子数少,液
精液不液化是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因素,笔者查阅了近10年来关于精液不液化的文献,对精液不液化的病因、诊断、以及中、西医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还少胶囊加锌硒宝治疗男性不育症价值。方法:随机开放62例受试者在2周筛选期后进入12周的治疗期,A组口服还少胶囊和锌硒宝,还少胶囊,2次/d,每次5粒;锌硒宝片,3次/d,每次6片。B组单用锌硒宝片。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禁欲3~7d手淫获取精液,用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还少胶囊加锌硒宝明显增加或提高精子密度,活动率及活力,服药后且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还少胶囊加锌硒宝治疗
随着中医药产业与天然药物的发展,我国猪苓资源的贮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对猪苓药材主产区的实地调查,对猪苓野生资源减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猪苓的人工栽培模式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猪苓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目的:比较灵芝子实体超临界CO2提取物中中性组分(SFE-NC)和酸性组分(SFE-AC)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了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和人肺癌SPC-A-1细胞株,MTT法测定比较SFE-NC和SFE-A对两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SFE-NC对BEL-7402和SPC-A-1细胞的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10.13μg生药·mL-1和616.50μg生药·m
本文介绍了广西石韦药材7种野生资源生境特征,并在调查相关植物形态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石韦属植物多生长于石山环境中,喜光照中等、凉爽和湿润条件,周围伴生植物亦多相似,但形态特征差异明显;依植物形态特征7种石韦可聚归为3个类群。
目的:建立肤疾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对制剂中硼砂、雄黄用化学反应进行定性鉴别;对制剂中苦参、花椒、白鲜皮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苦参碱的含量。结果:化学反应现象明显,薄层图谱斑点清晰,空白均无干扰。苦参碱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26%,RSD为0.38%(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目的:研究蒙脱石对甲状腺激素的吸附作用和对甲亢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状腺激素(T3,T4),用放射免疫法总三碘甲状腺原胺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用左甲状腺素钠和甲状腺片制造大小鼠甲亢模型。结果:蒙脱石对T3、T4有较强的吸附力,在开始作用的30 min吸附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显著增大,在1h后基本到达饱和。蒙脱石对不同浓度T3、T4有不同的吸附力,T3、T4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