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罗斯海生物粪土沉积物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1839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罗斯海两根湖泊沉积柱中脂肪酸成分及其单体δ13C的分析,识别出生物粪土沉积物中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并探讨企鹅和海豹粪的输入对湖泊生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脂肪酸具有明显偶奇优势,主要以C16和C18短链脂肪酸为主,长链脂肪酸很少。长链脂肪酸δ13C明显比短链脂肪酸偏负,表明他们具有不同的来源。
其他文献
在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基础上,结合传统的锶-碳-氧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系统地剖析了中国东部宜兴地区一条部分白云岩化的中三叠世碳酸盐岩剖面上各类碳酸盐岩镁同位素组成特征。多方面证据显示本区碳酸盐岩在后期埋藏过程中经受了较为明显的成岩改造。碳酸盐岩镁同位素组成具有两端元混合的特征。
为了重建陆生维管植物演化早期的大陆风化强度,测量了华南五指山组的两个剖面(度里剖面和下达剖面)碳酸盐岩样品中硅质碎屑组分的镁同位素组成。两个剖面的样品都取自由upper expansa带到sulcata带的3个牙形石带中。由于风化残余物的镁同位素组成在随着风化的进行逐渐变重,硅质碎屑组分的镁同位素组成可以记录化学风化强度。
对珠江口和近岸海区沉积物中双植烷类化合物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发现其碳同位素的时空分布都具有规律性变化,化合物间同位素值存在差异,反应了物源和环境变化对GDGT碳同位素的双重影响。表面上看这类化合物可能是很好的环境重建指标。
本次研究对108个取自重庆上奥陶系五峰组至下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进行了详尽的岩相学分析和高精度的有机碳同位素测试。数据表明,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段存在较为显著的δ13corg正偏移,变化范围为-31.12‰至-27.19‰,该结果可与全球范围内早志留纪“Early Aeronian”事件比对。该碳同位素正偏移与海洋缺氧相关。深部缺氧的海洋有利于有机碳埋藏,从而使得海洋整个碳库的碳同位素组成发生正偏。
本文选取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小梁山坳陷的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来源于青海油田公司油气勘探钻井取芯),开展了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及湖相碳酸盐C,O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沉积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小梁山地区的中新统沉积物主要是细粒沉积物,以泥岩、泥灰岩、粉砂岩为主,砂岩、生物碎屑灰岩、鲡状灰岩偶见。沉积学的分析结果显示此时小梁山凹陷的湖泊沉积环境具有三大典型特征:三角洲等水系不发育;湖水的水动力条件较弱;湖水高
会议
与现代黑海环境类似,华南碳同位素梯度源于深部海水的厌氧及硫化环境。深部海水碳酸盐和有机碳亏损13C可被解释为有机碳循环再利用及化变自养和/或甲烷氧化菌的生物量增加有关。结合模型,结果显示单纯将有机碳埋藏比例增加并不能满足碳同位素数据结果。同时需要将碳同位素分馏值从30‰增加到32‰,则可以模拟出华南记录的无机碳碳同位素正异常幅度较有机碳高-2‰的结果。这些结果对于理解SPICE期间氧化还原条件的变
本文将结合作者在过去几年的研究收获,回顾“粉碎年龄”方法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和推广其在估算沉积物搬运时间尺度上的应用前景。探讨了晚第四纪以来东亚大陆边缘典型钻孔沉积物搬运时间的变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长江和台湾两种不同河流源汇体系是如何主导冲绳海槽沉积物来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沉积物的搬运时间约在40万年左右,而台湾浊水溪和兰阳溪沉积物的搬运时间只有不到10万年。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AG SO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采用单一的0.5M HN03为淋洗介质,实现了一步过柱完全分离锂的目标。锂的回收率均在100%左右,并且N a/Li<1。对混标溶液和岩石学标样分离后的样品进行MC-ICP-MS测试发现,δ值均在误差范围内与标准值和文献推荐值一致。自然样品的锂同位素分析目前正在开展。
为了进一步探讨氧化海洋中的碳循环过程,对贵州南部的4个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剖面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底栖碳酸盐岩的δ13Ccarb除了受到海洋δ13CDIC的影响之外,亦受到了有机质供给以及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因此,δ13Ccarb并不一定反映了海洋无机碳库的碳同位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