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分析

来源 :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届引江供水水质保障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水务集团引滦潮白河分公司应用不同种类的网络摄像头,构建综合监控系统,对公司内部所有设施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使用硬盘录像机实时存储数据,方便回放录像信息,配置不同的用户权限保证监控信息的安全.
其他文献
分析了真石漆配方,考察了成膜助剂、防冻剂、砂子配比对真石漆水痕恢复的影响,发现成膜助剂和砂子配比对水痕恢复性能影响较大,即可以通过降低乳液的成膜温度可以改善水痕恢复性能,但是成膜温度过低会造成粘结强度不达标,以及冻融不太稳.通过核壳工艺、亲水单体、交联单体的配合使用制备出了水痕恢复性能好的苯丙真石漆乳液,能够达到轻痕的效果.
H地区作为J水厂供水末梢区域,经长距离输水管线运输余氯衰减较快,该区域末梢次干线余氯在0.1-0.2mg/L之间,远低于出厂水余氯0.8mg/L的数值,造成该区域内微生物超标的风险较高.经过12天的补加氯实验,发现补加氯后比加氯前户内余氯均值由0.19mg/L增加至0.36mg/L,增加89%,菌落总数均值由31个下降为7个.较高水质风险的龙锦六区和龙锦二区的余氯分别增加94%和121%,消毒效果
南水北调工程已经通水一年,水源水从湖北经过1400多公里的重力流抵达北京,长距离输水过程中对于水质或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很大.本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分子克隆文库,对南水北调沿途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而评估长距离输水对于微生物多样性和水质带来的风险.研究表明在南水北调沿途并未检测出现致病菌,且大多数检测到的微生物在世界各地的水源地、湖泊、河流检出过.沿程微生物呈逐步变化的趋势,并无大幅度变化
北京供水管网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管网的布局错综复杂,管道的材质、管径、使用年限也不尽相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中心城部分地下水厂将改为应急、调峰、调蓄水厂或改造成地表水厂,现有的配水管网需要适应南水北调江水进京后的配水要求.统筹市区各水厂、各水源具体情况,制定使用南水北调水源初期调度方案,以做到有计划使用、达到优化市区取水的目的.遵循南水北调水源稳定运行,本地水调节运行;地表水稳定运行,地下
为了解天津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后的净水厂供水水质状况,于2016年对天津市市区范围内4个净水厂的出厂水体进行了全年水样采集检测,共采集水样1464份.结果显示,4净水厂供水水质水体整体较好,只有B净水厂出水存在2次铝含量超标,同时,B净水厂出水铝含量存在季度差异(P<0.01).提示B净水厂有待进一步对原水水质和净水工艺运行工况对铝含量变化原因进行深入探索,从而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
为了解天津市目前的水源水质状况,于2015年到2016年对天津市两大水源南水北调来水和引滦入津来水的5个主要监测点进行了水样采集检测,共采集水样272份.结果显示,南水北调来水水体整体较好,只有总磷和总氮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体质量标准,超标程度相对较低;引滦入津来水水体水质比较差,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富营养化严重.提示应对两大水源进行相应的针对性防治措施,保
本文首先介绍了降低出厂水残留铝的必要性,又对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和南水北调石家庄段配套水厂的概况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南水北调水源水做了相关的混凝搅拌实验,从实验数据中分析了无机混凝剂Al2(SO4)3、PAC、PAFC的混凝效果,从中选择了混凝效果好的PAC作为复配投加的药剂之一.之后对PAC和铁盐混凝剂FeCl3及助凝剂PPF复配投加的混凝效果进行了对比.为进一步保障出厂水水质奠定了基础.
对北京市以“南水”做为水源的某大型地表水厂水处理工艺过程中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水厂各处理工艺及出厂水中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主要组分为三氯甲烷和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浓度未检出~0.0007mg/L,三溴甲烷未检出,而其中三氯甲烷含量最高.出厂水中各三卤甲烷组分及三卤甲烷指数均符合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随着消毒副产物为更多人所熟知,其数据受到更多关注.消毒副产物数据一直以来也是水厂重要调控指标之一,随着水源水质不断改变,为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为适应新水源供水水厂工艺也在做着不同调整.本文就某地表水厂新老两种处理工艺中消毒副产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本文首先论述了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进而从5个方面对澄清膜池南水北调原水处理工艺运行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