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模式探析——以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为例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索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城市边缘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模式及其启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双溪村的农地流转是成功的,“农地退出”和“农地使用权‘倒包’兼入股流转”两种模式实现了双溪村农地的整体流转,完善的中介组织和良好的基层组织以及政府主导、确保资金投入是双溪村农地流转的创新思路.研究结论:农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加强耕地保护;应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逐步让市场发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导作用;确保公司(企业)在承包经营期内有效运营;保证农地流转后农民的长久生计.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主体、目标、原则和手段.认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政府,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2个层次,这2个层次各有其职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目标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狭义目标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保障土地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二是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三是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四是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
研究目的:探讨国土资源部门职能和国土资源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①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②建立工业反哺农业有效机制;③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④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⑤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⑥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研究结论:①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持续增收服务;②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建设农村新社区服务;③安
本文对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将集体土地收归国有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政策构想.
本文在农户脆弱性框架下,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了人力资产、自然资产、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产对征地意愿的影响,并建立农户征地意愿的Probit模型.描述统计分析和模型运行结果的显示,越是脆弱的农户越不愿意土地被征用,反之亦然.教育水平、社会保障、耕地资源禀赋量、收入水平、社会资本潜力是影响土地被征用的主导因素.因此,征地过程中若提高农民对征地制度的满意程度,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可持续性生计,
农村居民整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中经济关系,分析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下政府、农户、集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可以使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权益在经济上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解决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经济难题,加速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本文试图从“公共域”视角解释各公共组织参与竞争公有制工业企业在搬迁过程中所显化的国有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由于公有制企业法律上与事实上的产权主体存在不一致,致使部分土地增值收益留在了有限的“公共域”之中,导致了有着自身利益诉求的各种公共组织的竞争与攫取.本文利用杭州市市属工业企业搬迁为案例,详细解释了这一过程,并认为协调各部门间利益诉求是解决各种冲突的根本.
本文对农业补贴、土地税收和农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农业生产效益低和拥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无经济压力,是形成农用地闲置、抛荒、粗放利用及农用地流转程度低的最主要原因;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适当征收农业土地税,并专项用于提高农业补贴力度,是解决农用地闲置、抛荒、粗放利用问题,促进农用地流转和农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迅速增加,他们中的很大部分成为“三无农民”,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如何妥善安置这些失地农民,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重庆面临着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建设的机遇,并且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值大力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目越来越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分析现
本文论述了农地转非农地政策必须充分考虑中央与地方以及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平衡,并从建立激励机制,改变地方政府策略选择的成本收益布局、建立信用机制,加强和促进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任以及调整和完善现行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利用1980、1990和2005年3期遥感影像,通过GIS及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分析了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及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耕地和林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利用的基本态势是建设用地大量占用其他地类面积;利用相关景观格局指标对环太湖地区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的分析,得出区域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的异质程度不断上升,显示土地利用朝着多样化及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