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注射、PCEA、大推拿综合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2002年开始,采用硬膜外注射、PCEA(病人自控一次性硬膜外镇痛泵,即连续硬膜外灌注治疗技术)、大推拿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组),并与传统的硬膜外注射+大推拿治疗该症对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60例亚健康状态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以耳压磁珠配合睡眠透穴仪治疗,对照组采用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两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体疗效经四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对照组的治疗在入睡时间一项中占优势,治疗组的治疗在催眠药物一项占优势。本
目的:深入细致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病因,病位以及观察针刺治疗效果,客观量化比较影响本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通过对439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病史、辩证分型来确定病位、病因并辩证针刺治疗和对照组488例现代医学治疗,运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统计治疗结果,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针刺治疗组痊愈4266例,占97%,总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痊愈例数138例,占28.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脉冲频率对切卵大鼠松质骨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最佳刺激参数。方法:采用电针2Hz、100Hz、2/100Hz不同频率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进行治疗,以倍美力灌胃作为对照组,观察Micro-CT下大鼠松质骨空间结构参数以及血清E2、PICP、ICTP的变化。结果:电针组能不同程度提高模型大鼠骨小梁数目、厚度、骨体积分数和血清E2、PICP含量,减小骨小梁间隙
目的:探索改善海洛因成瘾者睡眠障碍和焦虑症状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男性海洛因成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心理疏导治疗1次/2周,共8周。针灸组在接受心理疏导治疗的同时,针刺百会和内关穴,艾灸足三里穴,一周两次,共8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成瘾者焦虑总分和标准分减少明显(P<0.05),重度焦虑人数减少明显,且恢复正常的人数增加(P<0.01),睡眠时间增加(P<0
目的:观察“五七向心”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以“五七向心”针刺治疗;对照组38例,以布洛芬治疗为主。结果: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五七向心”针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布洛芬对照组。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5例、治疗2组25例,及西药对照组25例。治疗1组采用电针法治疗;治疗2组使用刺络拔罐法配合电针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维生素B1、B12进行对照。结果:使用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法患者治疗后显效率、镇痛效果、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与电针法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络拔罐配
多年来,笔者应用师传易经筋推拿手法、微针、刺血术、微冲术(微量解筋液穴位冲击术)、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各类痿痹疼痛症,疗效显著,方法简单。现在仅将多年来临床上遇见的额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疼痛及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经验,做以简明扼要介绍。
目的:观察腕踝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积分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合康复组)30例及对照组(康复组)30例。操作:对照组采用上肢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腕踝针及康复运动治疗。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2.1%。对照组89.4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五步法优化方案,是将针灸通络镇痛法、推拿舒筋解痉法、整脊牵板法、内服中药调理法、体疗恢复功能法,有机整合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从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该病328例,按五步法优化方案治疗,其中痊愈223例,占69.99%;好转96例,占29.27%;未愈8例,占2.74%。总有效率97.26%。治疗疗程最长78天,最短6天,平均28.68天。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CAG合并肠化患者胃粘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在观察经穴位注射黄芪、当归注射液治疗前后CAG患者胃粘膜组织病理上,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粘膜PCNA及TUNEL法观察胃粘膜凋亡细胞,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分析,探讨穴位注射对CAG患者胃粘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经与口服药物组对照,发现穴位注射可通过抑制胃粘膜肠化细胞异常增殖,同时促进异常细胞凋亡,达到调控胃粘膜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