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川鲶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品质评价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d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四川眉山养殖川鲶为试验材料,试验鱼体重为235.0±69.6g,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川鲶肌肉中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17.20%、2.83%、1.22%和78.83%;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9.07(%,干基),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是32.97%,占氨基酸总量的41.7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之比为71.52%,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完全符合FAO/WHO评价标准.川鲶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49;4种呈味氨基酸(DAA)含量较高,总量为29.78%;共测定出26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35.54%、1.81%和5.23%,脂肪酸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39、0.42;矿物元素含量丰富,锌铁比合理.研究表明,养殖川鲶肉味鲜美,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组成均衡,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值得进一步加工和利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克氏原螯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虾头(占体重的40%~50%)进行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制成螯虾肽膏;主要工序有去壳、采浆、酶解、调味等;所得螯虾肽膏为褐色膏状物,粗蛋白含量≥32%,水分≤38%,富含类胡萝卜素,具有浓郁的螯虾特有香味和良好诱食效果.随后进行了螯虾肽膏在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中的应用实验.各池放入平均体重为410克的抱卵三疣梭子蟹(放养密度为(37.5只/hm2),在Z1阶段,各池均少量
口裂大小和咽喉直径是制约草鱼饲料粒径适口性的主要原因,2012年7-10月项目组收集了全长8.4-45.3厘米(体重11-1869克)草鱼样本64个,分别测定了体重、体长、口径、口宽和咽部直径等形体指标.结果表明草鱼口径(y)与体长(x)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以用直线公式描述:y=0.702x+1.620(R=0.973),根据饲料适宜粒径=口径×75%×25%,推荐不同规格草鱼适宜饲料粒径:鱼种期
据调查生产上普遍存在饲料粒径偏小,导致投喂饲料浪费较大的情况.为了更好指导生产,2012年6~9月在通威水产科技园开展了鲤鱼和鲫鱼适宜饲料粒径的研究.通过测定166个鲤鱼样本(全长8.1~39.1cm)和116个鲫鱼样本(全长12.8~23.8cm)的体重、体长和口径,结果表明鲤鱼和鲫鱼口径均随体长增大而增大,鲤鱼口径(y,mm)对体长(x,cm)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835x+2.303(r=
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配制含30%、36%蛋白质和5%、11%脂肪的4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安排循环限食(禁食1d-投喂3d)和每天投喂(每天投喂3次)两种方式饲喂罗非鱼.循环限食组进食期间不投喂,投喂期间,投喂次数同每天投喂组,每次至表观饱食,饲喂期为44d.不考虑饲料因素,循环限食方式下罗非鱼的摄食率、特定增长率明显比每天投喂方式下罗非鱼测值的高,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比则明显每天投喂方
本研究探讨了周期性的"断食-再投喂"对凡纳滨对虾(L.vannamei)补偿生长和氮磷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36天,包含4个实验组:对照组S0在整个实验周期中每天饱食投喂两次,实验组S1、S2和S3以1:3、2:5和3:9(饥饿天数:再投喂天数)分别投喂9、5和3个周期,实验组在投喂期间的投喂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各实验组间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S1、S2和S3组的
对东海区野生大黄鱼(野生组)、投喂鱼浆池塘养殖大黄鱼(池塘组)、投喂鱼浆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深水网箱组)、投喂鱼浆网箱养殖大黄鱼(鱼浆组)、投喂饲料网箱养殖大黄鱼(饲料组),并以投喂冰鲜网箱养殖闽东族大黄鱼(闽东组)为对照,比较研究其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和全鱼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以及全鱼重金属等指标。结果表明:(1)野生组大黄鱼肥满度和肝体比显著低于深水网箱组、池塘组以及鱼浆组。(2)野生
实验设计五种等氮(蛋白水平为35%)等能(能值为18KJ/g)的饲料,脂肪水平为7%和12%,以鱼油和豆油为脂旨肪源,豆油分别替代0(对照)、50%和100%的鱼油,在江面网箱系统中对异育银鲫(初始体重为177±1g)进行为期76天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异育银鲫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豆油的添加实验鱼的摄食率降低,脂肪源对实验鱼的生长和质构、化学组成、异味物质和品尝得分无影
试验共设4个蛋白水平(35、400、450、500 g/kg),每个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50、100、150g/kg),共12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将初始体重为(3.40±0.01g)的乌苏里拟鲿幼鱼随机分配到36个玻璃水族箱中,每个水族箱25尾鱼,每天喂养试验鱼两次,使其达到饱饲状态,饲喂8周.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蛋白水平下,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从50上升至150 g/kg,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
本试验以血鹦鹉(Cichlasoma var.)进行增艳饲料之测试,试验饲料为添加六种不同虾红素浓度(A0、30、60、90、120、150 mg/kg)之饲料,与添加四种不同虾红素浓度(A60、90、120、150 mg/kg)并额外加入甲基睪固酮(T4 mg/kg)之饲料(TA60、TA90、TA 120、TA 150),及一组商业饲料(BC),共11组试验饲料.每个缸子放养12只,其中4只剪
本研究定量比较分析野生和养殖(鲜杂鱼养殖和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之间的品质差异.野生大黄鱼(WF,519.62±10.62 g)取自宁波附近海域,鲜杂鱼养殖大黄鱼(TF,501.25±9.95 g)和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FF,518.50±21.43 g)取自宁波象山养殖基地的海水网箱.结果表明:1)WF背部、侧线部、腹部皮肤的黄色值(b*)以及肌肉的红色值(a*)显著高于TF和FF,而侧线部、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