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DXS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来源 :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10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xi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克隆高良姜脱氧木酮糖5一磷酸合酶(DXS)的全长cDNA,分析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特征,为高良姜有效成分的基因调控及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简并引物RT-PCR和RACE技术从高良姜根茎中克隆DXS全长cDNA,运用生物信息学解析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结果:克隆了高良姜2个DXS全长cDNA序列(AoDXS1和AoDXS2),开放读码框分别长2148 bp和2136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别含715和711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7.23 KDa和51.48 KDa,与其他植物的DXS高度同源。结论:AoDXS1和AoDXS2编码的蛋白质分别归为Ⅰ类和Ⅱ类DXS家族。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研究杜寒杂交绵羊在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可消化有机物采食量和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的相关关系。选择12只体况健康的9月龄杜寒杂交绵羊公羊(47.21 kg±3.35kg),试验日粮为12种不同精粗比的全混合颗粒饲料,采用12×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进行4期消化代谢试验,每期19d,其中预饲期14d,正试期5d,采用全收粪、尿法。结果表明:随日粮精粗比例的升高,可消化有机物采食量显著升高(P<0.0
低碳绒毛用羊生产是应对未来绒毛用羊产业巨大挑战、实现绒毛用羊产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最重要的创新举措,其宗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绒毛用羊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低碳绒毛用羊生产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指在绒毛用羊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技术。具体来说,低碳绒毛用羊生产技术具有以下的特征:首先,它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三低”技术;其次
观察黄蜀葵、黄葵开花习性及花器构造。采用TTC法和花粉管萌发法,测定两者生活力,同时测定不同储藏条件下花粉粒活性。结果表明:TTC法测定新鲜花粉生活力高于花粉管萌发法,但测定不同储藏条件下花粉生活力效果不佳。采用花粉管萌发法,蔗糖浓度10%时,萌发率最高。4℃条件下,花粉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TTc法较适宜测定新鲜花粉生活力。蔗糖浓度为10%可能为黄蜀葵、黄葵花粉管萌发较适宜条件。4℃可能为两种植
The ba cterial communities of 1t o6 years ginsengr hizosphere soi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culture-independent approaches,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and 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
Agarwood is a kind of high valued non-timber product a cross A sia,Middle East,and Europe-As the agarwood is form ed only when itsre source trees-the genus Aquilaria are wounded or infected by some m
为研究ITS2序列对北豆根及其混伪品山豆根和近缘物种的鉴别能力,本文选用了来自不同产地的北豆根及其混伪品共45份药材样品,进行植物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双向测序后对数据进行CodonCode Aligner和MEGA5.0软件处理。数据显示,不同产地北豆根ITS2序列种内高度保守,与混伪品的种间变异较大,其种内遗传距离远小于种间距离;NJ树结果显示北豆根所有样品均聚为一支,与其混伪品可明显
目的:研究泽泻种子品质检验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为泽泻种子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的泽泻种子的播种品质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测定了不同产地泽泻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发芽率等,并制定了泽泻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肉苁蓉矿质元素分配特征,为肉苁蓉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施肥处理肉苁蓉上中下三个不同部位中13种主要矿质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元素分析采用硝酸微波消解结合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TXRF)。结果:施肥对肉苁蓉元素K、Ca、Fe、Zn、Cu、Rb等元素具有极显著影响,有机肥、复合肥、尿素、保水剂等因素对以上元素的作用差异较大;肉苁蓉大部分矿质元素在纵向分布上具有较明显差异。
为研究基于ITS2序列对牛膝及其混伪品鉴定的新方法,利用实验室改良的试剂盒法提取不同居群的牛膝和川牛膝共31份药材的基因组DNA,PCR扩增ITS2的基因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序列,MEGA5.0软件分析川牛膝、牛膝及其混伪品牛蒡根种内、种间K-2-P距离,构建邻接(NJ)树,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川牛膝或牛膝种内 ITS2序列无差异,但川牛
目的:通过对二倍体和四倍体菘蓝株系的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差异,为菘蓝优良新品系的选育提供参。方法:运用称重法测定产量和测量法测定根和叶的相关指标。结果:获得的四倍体株系之间在叶片、根部性状及产量上存在一定差异;菘蓝叶片长度、最长干根长与产量间具有相关性;株系DB3、DB5、DB7、DB10以收获菘蓝叶为好,而株系DB3、DB7、DB10、DB16以收获菘蓝根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