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住院病人108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测定并计算患者治疗前、治疗6小时后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APACHEⅡ评分及早期(6小时)乳酸清除率。根据患者好转出院或死亡分为存活组(82例)及死亡组(26例),再依据是否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在存活组病例中细分为常规治疗组(55例)及有创机械通气组(27例),比较三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同时以早期(6小时)乳酸清除率10%为临界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71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37例,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分别与有创机械通气组、死亡组两组相比动脉血乳酸、PaCO2、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创机械通气组与死亡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小时后常规治疗组与有创机械通气组相比各项指标包括早期(6小时)乳酸清除率均无差异;常规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与死亡组相比除APACHEⅡ评分、动脉血pH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6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t=31.2,P<0.01;t=34.6,P<0.01)。各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中常规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组均为除APACHEⅡ评分、动脉血pH值外其余各项指标都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动脉血乳酸、PaCO2、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都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4.2%,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2.2%),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P<0.01)。 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症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高磷血症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很常见,在CRF的早期,磷的代谢即发生变化,但PTH分泌的增加可保持正常血磷,当GFR进一步降低到30ml/min时,有效肾单位减少,肾小管对PTH的反应能力下降,肾脏对磷的排泄发生障碍,磷即开始在体内积蓄,导致血磷升高。本文介绍了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慢性肾脏病在病程早期就可以出现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这种异常会随着肾功能逐渐丢失而加重。本文介绍了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病理变化,分析了CKD骨矿物代谢异常的发生机制,探讨了CKD骨矿物代谢异常的防治措施。
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石之一,钙通道阻滞剂(CCB)发展迅速,许多化学结构各异的化合物应时而生,对于其降压之外的靶器官保护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介绍了钙通道阻滞剂的分类,分析了CCB的非降压依赖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探讨了CCB的非降压依赖的肾脏保护作用临床及实验室证据。
本文主要就纤维样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以及胶原Ⅲ肾病等近年来为肾脏病学界所公认的新认识的、几种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特征和主要临床表现进行了简单介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 RNS)中医当属水肿、血尿、臌证、虚劳等范畴。其难治因素比较复杂,虽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仍有屡屡复发。本文探讨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第二病因和第二病机,浅谈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新课题。
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是患者在血透中常发生的重要并发症,国外曾报道约占常规透析病人数的百分之20左右。本文介绍了血液透析症状的病因机理,区分不同患者透析性低血压诱发因素和结果所存在的个体性差异。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评价Novare 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病例中,选取主动脉根部均为2个吻合口的病例257例。其中149例应用Novare 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108例应用侧壁钳钳夹部分升主动脉,完成所有静脉或桡动脉桥血管与主动脉近端吻合。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术后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Novare
目的:检测健康志愿者、PNH和白血病患者的CD55, CD59表达及GPI-PID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健康者、PNH各类血细胞CD55, CD59表达及其与白血病类型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初发的白血病、PNH患者和健康人群。结果:正常健康人群的外周血细胞膜上CD55,CDSS, CD59表达不同。正常红细胞主要是CD55,CD59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人不同种类的血细胞膜上CD59双阳性表达的红细胞,P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防治大鼠百草枯(PQ)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肺损伤组、MSCs治疗组、MSCs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百草枯18 mg/kg制备大鼠中毒模型,正常对照给予磷酸缓冲液(PBS)。取第4代MSCs,加入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ECFP,转染成功后,在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7月年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行回顾分析。结果:肺血栓栓塞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静脉血栓史、高龄、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胸痛等,但均没有特异性。血生化指标中D-二聚体敏感性最高;预后较差的患者易出现心电图改变及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