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METHANOL USING DYE-SENSITIZED TIO2 NANOTUBE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g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photosensitized semiconductor catalysts: TiO2 nanotubes were modified by three kinds of functionalized sensitizers: metalloporphyrin,ruthenium(Ⅱ)polypyridly and complexe with metalloporphyrin and ruthenium(Ⅱ)polypyridly.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modified TiO2 nanotub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arrying out the reduction of CO2 aqueous solution as a probe reaction under Uv‐vis light.The diverse photoreduction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result from the different sensitizer.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of the complex sensitizer‐TiO2 is better than simple metalloporphyrin‐TiO2 or ruthenium(Ⅱ)polypyridly‐TiO2.A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is also proposed.
其他文献
开发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相变材料是当今储热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研究发现,采用掺杂高导热纳米填料形成复合相变材料的方法是提高传统相变材料导热性能的有效途径。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因其密度低、导热系数高的优点成为倍受关注的复合相变材料纳米填料。近来新兴的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薄层结构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在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提升方面已经展现了的巨大潜力,但其性能与本身的尺寸和厚度(即层数)密切相关。
相同热量下,加热不同数目的蓄热体的散热量不同。根据蓄热体实际参数,采用Fluent 流动模型与能量方程,建立蓄热体组模型,分别进行蓄热、放热模拟计算。通过对三组蓄热体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连续加热两组蓄热体的平均散热功率小,蓄热效率高,提出了蓄热优化策略。
以短碳纤维为增强体,利用硝酸和空气氧化法对短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采用挤出成型法制备短碳纤维增强的TiO2复合载体材料.研究了表面处理前后碳纤维的添加量对TiO2复合载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SEM观察处理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碳纤维处理后,表面更加粗糙、轴向沟槽明显增多加深;550℃氮气气氛下焙烧后,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载体抗压强度先增大后降低,硝酸处理碳纤维添加量为5wt%时,增强效果最
以CTAB 为模板剂,TEOS 为硅源,NH4VO3 为钒源,乙醇为助溶剂,一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不同钒含量的球形孔介分子筛V-MCM-48.通过X 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N2 吸脱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拉曼光谱(Raman)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不同含量V-MCM-48 具有规整的立方结构和球形形貌,较窄
会议
会议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paraffin waxes based phase change material(PCM)emulsion with low supercooling degree,which can be applied in a thermal energy storage(TES)systems to maximize the use of natu
针对烧结余热热源烟气温度波动大、热源的连续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尝试性地将先进储热技术与化学链燃烧技术引入到钢铁企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中,与炼铁工序中的伴生气构成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在将(火用)损划分为不可避免部分与可避免部分、内源性部分与外源性部分后,简要介绍了耦合先进储热技术和化学链燃烧的联合循环系统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从(火用)、(火用)经济性和(火用)损环境影响三个角度分
本文介绍我们在纳米相变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纳米相变材料、基于纳米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单元和相变蓄热系统等三方面内容。在纳米相变材料方面,介绍了纳米多孔石墨基相变材料、纳米胶囊相变材料和含石墨烯相变材料等的结构、性能、应用和制备方法等内容。在基于纳米相变材料的蓄热单元方面,介绍了用于太阳能、建筑节能及其它领域的多种蓄热单元的制作方法、内部结构和蓄热性能等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基于纳米相变材料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能源利用技术的不断改进,储热技术正在向高品位、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传统储热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于低品位热能的储存和应用,如供暖、热水供应和冰蓄冷空调制冷等.而近年来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以及工业余热的高效利用问题,开展高品位能量的高效存储和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当前,LNG 冷能综合利用、超临界空气储能以及液态空气储能作为新兴的领域正在崛起,开展其关键技术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