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的融合创新之路

来源 :2017泰达汽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汽车产业基础包括政策的引导,消费者愿意接受创新的产品意识等都给新创汽车公司带来了非常好的历史机遇.可以说汽车向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清晰,未来的汽车将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一个软件驱动的汽车,是服务一体化的出行体验。以往汽车产品的迭代基本上都是三五年进行一个小更新,而现在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新创公司,在产品迭代上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是包括思维、机制和人才等各方面的综合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意识到不仅要在技术上做出改变,还要开展传统企业与新创企业之间的合作。
其他文献
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在政策和企业的推动下,近几年的发展极其迅速.2017年新能源汽车遭遇起步期的结构性阵痛,随后市场逐步回暖,形成可持续发
笔者结合工作情况和目前的研究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一些探讨.首先是对电池系统的要求,包括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相应的电池产品开发;其次是分享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
对于汽车发展的大趋势,永恒的主题就是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八个字所关注的问题,任何技术都是没有用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是必然方向.无人驾驶会让驾驶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笔者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大势所趋,但是它的发展不应该过快过热,因为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多障碍,仍不成熟.在发展新技术的过程中,华晨一直秉承着开发合作的
在对日本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简称EV)普及政策的说明中,可以看到对中国的一些期望和需求.总体来说,政府对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态度非常重要。日本对一些特定的技术进行
文中主要探讨了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的未来发展.笔者将从吉利战略、产品规划、“三电”技术、产业规划四个方面向大家阐述吉利的新能源“三电”技术发展的趋势。
能源化工作为汽车产业的上游供应端,与汽车产业息息相关,可以说汽车产业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石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大发展,势必带动诸多行业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在整车和产品链上位居高端,引进德系、日系和自主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厂商,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和
本田于1981年进入中国摩托车市场,其后逐步进入汽车和通用产品市场,目前本田已构建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一整套体系,在中国的事业获得稳步发展.为迎接更加高效的交通社会,加
近年来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很多技术开始融合,所以这样的聚会就显得非常重要.文中主要介绍两个先进的技术,一个是关于汽车座椅的,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发,也实现了电子与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