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区一次淡积云飞机探测资料分析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ong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2008年4月21日利用机载PMS系统在河北石家庄地区取得的气溶胶粒子和淡积云探测资料,并对云内和云外的气溶胶、云滴数浓度和尺度的差异做了重点分析.本次观测所用PMS粒子探测仪器共有四个探头.其中PCASP用于测量气溶胶粒子谱,FSSPER用于测量云粒子谱,2DGC和2DGP分别用于测量云粒子和降水粒子谱及二维图像.另外,此次探测飞机上还装载有GPS,King2LWC热线含水量仪、温度计等观测设备.4探头每秒记录一次数据.本次实验是中FSSPER探头均用的range1量程,测量范围是:2-47μm,每档之间的间隔是3μm.结果显示,这次的淡积云云高在500~2700m之间,温度在-5~15OC范围内.FSSPER探头测量的云粒子最大浓度为485个/cm-3,平均浓度为44.1个/cm-3,平均粒子浓度比最大粒子浓度小1~2个数量级,并且平均直径为14.464μm;PCASP探头测量的气溶胶粒子的最大浓度1.04*104个/cm-3,平均浓度为416个/cm-3,平均粒子浓度比最大粒子浓度小2个数量级,同时平均粒子直径为0.71μm.本文区分云内云外的标准是:当FSSPER探头观测到云中直径大于2μm的粒子总浓度超过10个/cm3时,看作是云区.根据这个标准对探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云内气溶胶直径在0.2-2.7μm之间,浓度(个/cm3)在101-103量级内波动;云滴直径在3.5-24μm之间,浓度(个/cm3)在101-102量级内波动.而云外气溶胶直径在0.1-2.6μm范围内,浓度(个/cm3)的量级为100-103;云滴直径在3.5-42.3μm范围内,浓度(个/cm3)的量级为10-2-100.云内的气溶胶谱要窄于云外的,而且云内云外的气溶胶粒子均主要集中在0.11-0.28μm直径相对较小的范围内.云内外气溶胶谱有随高度增加而变窄的趋势,并且谱峰值有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峰值在0.28μm处出现.垂直来看,云内云外均气溶胶数浓度有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说明气溶胶源主要是以地面源为主.但是在云外直径在0.8-2.75μm的范围内气溶胶浓度有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这个可能是在云区边缘云滴蒸发导致云外气溶胶浓度变大.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极端气候事件的强度也呈进一步加强趋势,旱涝灾害的损失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正日趋严重,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对黑龙江省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降水偏多的年份很多,但所造成的灾害却不尽相同,是否成灾或灾害的大小差异很大,这是由于降水具有多变性、局地性、突变性等特点,而通常对年或季的降水总量进行分析的方法不能反映出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分配的特点.因此本文拟采
2007年7月25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县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城中城西大雨瓢泼,八百桥等地遭遇冰雹袭击,过程最大降雨量达41.5毫米.这场强对流天气造成近万亩农作物倒伏,数百棵碗口粗的行道树拦腰折断,30多根电线杆刮倒,造成沿线千户居民和近百家企业用电中断.本文结合天气形势、探空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这次强雹暴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完全弹性三维雹云数值模式,模拟了此次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09年7月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日与无雷暴日的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廓线及假相当位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雷暴日和无雷暴相对湿度除近地层和400hpa相差不大外,其它层次雷暴日明显大于无雷暴日,尤其是在300hpa和500hpa最为突出,在这两层雷暴日平均温度露点差比无雷暴日小5℃以上;雷暴日的南风比无雷暴日明显偏强,特别在400hpa层,无雷暴日基本无经向风,而只
台风是影响中国大陆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台风的数值预报准确率与台风的初始场质量密切相关.Bogus构造技术、BDA方案和卫星亮温资料(红外、微波)直接同化对于改进台风初始场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利用Advanced Research WRF(ARW)模式、Bogus构造技术和三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3DVAR),通过对Bogus资料、NOAA-16卫星ATOVS红外亮温资料(HIRS)、
利用陕西黄土高原47a地质灾害和相对应的降雨资料,在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基础上,采用面平均雨量确定各易发区的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量,各易发区的临界雨量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滑坡和崩塌的临界雨量明显不同,一般滑坡临界雨量均高于崩塌;高易发区的临界雨量并不一定低于中易发区和易发区.利用相关统计分析和日综合雨量方法,确定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诱发滑坡的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25、
利用NCE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9年11月9-12日陕西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图上,极涡位置偏北,巴湖东部有一低涡形成,在低涡缓慢东移过程中,不断从低涡底部分裂出短波槽东移.地面图上,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同时强烈发展,这种大型环流形势的形成、维持和发展是暴雪产生的基本背景.(2)暴雪过程的主要水汽由700hPa上从孟
本文利用陕西数值预报产品、常规探空、自动站资料、地面、高空常规资料及FY-2C卫星等资料,从暴雨产生的环流背景、动力条件、热力因素、水汽条件和物理量特征等几个方面入手,对2008年7月19日晚至22日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表明,受大环流形势及高空西南涡不断加强东移影响,陕西中南部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区域性暴雨发生时具有强烈的抬升运动,强烈的抬升运动携带大量的水汽迅速上升,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
统计汉中市1970~2009年大暴雨天气,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特征,寻找预报着眼点.汉中市大暴雨出现时间在5~10月,集中出现在7~9月,其高峰期与一年中降水分布的高峰期一致,盛夏最多.年际分布上20世纪80年代初是大暴雨的高峰期,90年代中期是低谷,进入21世纪有开始增多的趋势,这与本市的雨季、以及近几十年的洪涝干旱气候变化一致.大暴雨分布跟地形
本文利用2008年5月26日河北省机载粒子探测系统PMS获得的飞行探测资料,分析了大气气溶胶包括粗细粒子的浓度、尺度谱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不同高度的谱分布进行了拟合.分析表明:霾天气下,气溶胶在近地面到1km高度层内有所积累,随后数浓度迅速减少.1km-4km高度段中,气溶胶数浓度减少趋势变缓,4km以上气溶胶数浓度保持在30-40cm-3.细粒子变化趋势与气溶胶总数浓度变化趋势相似,表明细
大气气溶胶会引起气候的变化,对云微物理过程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还与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形成、光化学烟雾等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气溶胶作为悬浮在大气中的颗粒物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能够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而且还可以作为云凝结核,改变云微物理结构和光学特性并延长云的寿命.另外,PM2.5颗粒物携带的毒性细菌有可能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对气溶胶的研究是一项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