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波谱成像预测乳腺NAC疗效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sushi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乳腺癌NAC前、中、后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得到稳定谱线的成功率、胆碱峰的出现率以及胆碱峰/水峰峰高比、峰下面积比等预测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应用3.0 T MR对90例进行NAC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扫描(NAC前、第一、第二及全部疗程结束后等4次扫描中的至少一次).对其中23位患者在增强扫描后2~12小时内进行3.0TMRS.采用单体素扫描序列,扫描时间约4.8 min,扫描方向为横轴面.采集MRS 数据前进行常规自动预扫描,线宽为6~13.扫描结束后利用ADW 4.2 工作站中Functool SAGE 后处理软件对MRS进行后处理分析,得出相应的后处理谱线及各个位置代谢物的峰高、峰下面积.主要包括3.2ppm处胆碱峰(Choline)和4.7ppm处水峰(Water),以水峰为参照,计算胆碱峰与其峰高、峰下面积比值(Choline/Water).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乳腺癌NAC前、第一个疗程后、全部疗程结束后行MRS,获取病变稳定谱线的成功率均为100%(13/13、5/5、7/7);相应谱线中胆碱峰出现率分别为85%、60%、28.6%.MHR组和NMHR组乳腺癌NAC前病灶谱线中胆碱峰/水峰峰高、峰下面积比分别为0.113±0.080和0.236±0.283(P=0.420)、0.061±0.09和1.467±3.862(P =0.492).结论 3.0TMRS在乳腺癌NAC前、中、后每个时间点获取病灶稳定谱线的成功率均为100%,而相应时间点胆碱峰出现率却依次降低.MHR组乳腺癌NAC前病灶谱线中胆碱峰/水峰峰高、峰下面积比均小于NMHR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系统性、计划性功能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病情制定训练计划,采用运动康复为主,辅以理疗作业疗法等综合措施,对10例腓肠神经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目的:PIP5K1β是磷酸肌醇信号通路上的一个激酶,其功能是将PI4P(phosphatidylinositol 4-phosphate)肌醇环的D5位磷酸化形成PI(4,5)P2(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可促进肌动蛋白组装、调控B细胞及血小板活化、参与细胞吞噬作用和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以及细胞凋亡,但其在骨相关细胞中的作用并无报道。
目的 本研究着重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联合骨疏宁片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继发性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 1.1研究对象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术后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 21例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11例vs 10例),干预组在围手术期、社区医院及家庭进行系统性全面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工作,未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
目的 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7例采用髓内钉固定的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仰卧位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7.6岁,骨折分型:A型10例,B型6例,C型4例)和侧卧位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5.4岁,骨折分型:A型8例,B型7例,C型2).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方法 通过护理我科9例行后路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指导肺功能锻炼、床上大小便训练、唤醒试验训练、术中体位训练及其他常规护理;术后 给予生命体征监测、脊髓神经功能观察、体位的护理、负压引流管的护理、胃肠道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穿戴支具的护理,并指导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分析;其中7例还做过MRA检查,8例做过全脊髓血管造影,9例曾做过CT检查。本组12例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作用.方法 回顾自2010年6月份以来,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的患者,在不同b值下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进行扫描,获取瘤体及瘤周和正常侧组织的信号值及ADC值,评价不同b值下,扩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作用.结果 共纳入患者40例,其中恶性胶质瘤患者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52.10±15.99)岁
目的 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序列,探讨在青少年初发型全面性发作性癫痫(generalized seizure epilepsy)患者中,各脑区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特点,以期为青少年初发型全面发作性癫痫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客观证据.方法 对45名青少年初发型全面发作性癫痫患者和32名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志愿者使用PHILIPS 3.0T
目的 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PRPL)的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特点。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共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PL患者术前接受多层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对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PRPL多层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特征。结果 8/8例患侧肾脏被包绕并肾前间隙受侵,其中右肾前间隙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