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白介素6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xing8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心肌炎为小儿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引起心肌炎的病因以病毒感染为主,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3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了可溶性VCAM-1(sVCAM-1)、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分析了检测结果。
其他文献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菌(metlaiciUin-resistantstaphylocuccus aureaus,MRSA)是引起医院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严重,致病性强。近年来,由MRSA引起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比例逐年升高。MRSA的甲氧西林耐药决定簇(methicillin-resistant determinant,mecA)位于葡萄球菌盒染色体(Staphylocuecal casse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收治100名地震灾区转运的创伤患儿。其中部分危重患儿在ICU中进行抢救治疗。本文就地震中常见创伤类型、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多重耐药性病原体、感染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挤压综合症、急性肾功能衰竭、镇痛镇静技术的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法等问题浅谈了作者的诊治体会,并对下一步面临的问题提出思考。
本科在肺炎的抢救治疗中遇到3例特殊的ARDS病例,其发病急,临床症状重,极度缺氧,呼吸困难,窒息感,临床体征和X线有特点,特别是支气管内壁发现有塑形物形成。本文介绍了三例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广泛性支气管塑形物形成病例的临床表现,阐述了广泛性支气管塑形物形成的特点,分析了塑形物形成的原因。
2008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手足口病流行,极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2008年5月9日深圳市儿童医院PICU成立了手足口病隔离病房,承担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集中救治任务。截止7月18日,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80例。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其临床特征以助早期发现重症病例,防止重症病例进一步向危重症进展。
细菌感染性疾病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儿科仍占重要地位,病死率仍较高。由于抗生素和侵入性诊断治疗操作的广泛应用,各种细菌感染、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数量及耐药性发生率不断增加和变化,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综合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应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限压通气、维持肺泡扩张的合适呼气末正压及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能明显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自2004年起,本院逐渐在儿童ARDS病例中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本文旨在回顾分析应用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儿童ARDS的效果。
围术期应激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术后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镇静、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dne,NAC)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但关于NAC在高氧性肺损伤中的保护机制仍不清楚。p38蛋白激酶是MAPK家族控制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成员,可因许多胞外刺激而被激活。本文通过复制大鼠高氧肺损伤模型,观察NAC对高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NAC对高氧应激下p38表达的影响,并与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相比较,以探讨NAC对高氧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危重症医学的重要概念,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即机体在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等因素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本文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布洛芬(美林)治疗临床诊断为SIRS的儿童病例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并分析其对SIRS的作用。
氧疗是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但高浓度氧也可引起急性肺损伤,且肺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吸入氧浓度与暴露时间有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cle,CGRP)是迄今发现的体内扩血管作用最强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肺、心、脑等组织,研究表明其能诱导多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抑制炎症扩散,参与呼吸道的自我修复等过程。本文以原代培养的早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