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分类判别方法的雷暴预报研究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nem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02~2005年8月WRF区域数值预报产品和单站历史观测资料,计算和选取与雷暴发生相关性较高且相互之间独立性较好的预报因子,采用贝叶斯分类判别方法,建立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各单站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Bayes)和贝叶斯判别准则(D-Bayes)两个雷暴有无预报模型,并利用2006年8月资料对预报模型进行了试报和检验。结果表明:各单站两种预报模型24~48h间所有时次的雷暴预报CSI平均分基本稳定在0.4左右,两种预报模型在10个单站的CSI平均分分别为0.4578和0.4326。对各单站建立起的两种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CSI评分接近,趋势相同,D-Bayes在预报效果上要略优于N-Bayes,试验初步说明,贝叶斯分类判别方法在雷暴释用预报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福建近海2001-2008年赤潮灾害数据以及相应时期的气象数据,在分析赤潮灾害发生时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赤潮灾害发生期间的地面及不同高度的高空天气形势,寻找与赤潮灾害发生密切关系的气象因子,作为福建近海赤潮灾害预测预报的依据。同时,初步分析探讨了反映异常气候现象的南方涛动指数与赤潮发生的关系。在此基础初步建立了福建近海赤潮灾害发生的气象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近海的风、气温、湿
中国东北三省作为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不合理的人为利用方式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合理制定灌溉制度,本文在对东北三省历年玉米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近26a(1981-2006年)来我国东北三省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玉米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距平时空分布特征
本研究使用Ogawa被动式采样器于2007年1月至20008年12月在分布于中国东北区域、华北区域、华东区域、华中区域、华南区域、西南区域和青藏区域10个观测站的大气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氨(NH3)浓度进行观测研究。SO2浓度最高值在西南区域贵州凯里观测站获得,为67.3±31.1ppb(平均浓度±标准偏差),最低值在青藏区域青海瓦里关站获得,为0.9±0.4ppb。10个站点
选用大雾观测资料测算城市地区的雾灾危险性指数,以规则网格作为评估单元,逐网格计算网格区域内的路网密度,以此作为雾灾的空间脆弱性指标,并针对重点设施的分布情况对脆弱性指数进行空间叠加订正;选用网格内的人口密度作为雾灾的易损性指标;危险性、脆弱性及易损性按5:2:1的分配比例综合测算雾灾的风险指数。实例研究选用北京地区近10年大雾资料按空间网格化评估方法对大雾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雾灾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中国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到部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此引发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的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探测环境保护问题已经不仅是气象部门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问题。本文是在广泛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气象探测保护技术要求历史沿革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围(90~104°E,32~42°N)1960~2004年55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68个典型暴雨天气个例和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重点分析了祁连山区(94~104°E,36~39°N)暴雨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得出祁连山暴雨夜间比白天多而强度大,主要集中在7~8月占87.7[%],全天暴雨强度60年代最大,日数90年代最多占28.4[%]。祁连山东南部区暴雨
文采用NCEP/NCAR高空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08年12月河南省的两次强冷空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前期均为强盛的西北气流,地面为低压前部偏南风,天气晴好,气温偏高。两次强冷空气过程对河南的影响均以强降温和大风天气为主,二者影响的范围和强度均有所不同。3~6日过程强降温范围更广,后一过程大风相对更为明显;(2)12月初冷空气过程为“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型”,后一过程为“
为了找到更加具有实时效果的农田浅层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指数,本研究充分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较深层(20-50cm)土壤水分的有效反映与地表含水量指数(SWCI)对土壤表层含水量的精确表达,构造了农田浅层土壤湿度指数(CSMI),通过不同时像MODIS数据的应用验证,发现农田浅层土壤湿度指数(Cropland Soil Moisture Index-CSMI)不仅有效克服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全国730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带通滤波、EOF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从准双周降水活跃事件和典型旱涝年准双周振荡的差异两方面分析了大气10~20天振荡对华南春季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准双周降水与850hPa10~20天低频风场上影响华南的低频气旋密切相关。当华南处于这个低频气旋中心时,北边是较冷的低频东北风,南边是较为暖湿的低频西南风,使得10~20天低频冷暖空
根据长沙市气象观测站1970-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对近38年长沙市灰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灰霾天气整体呈增多趋势,进入新世纪急剧增多;灰霾日数变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长沙灰霾天气具有月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灰霾天气受日照时数和降水等条件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时候)带来的趋势性变化的时候,年灰霾天气日数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