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急性感染扩创保留假体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1987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急性感染(PJI)病例的病原学特征及局部扩创手术结合有效足量抗菌药物序贯性治疗从而保留膝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抗菌药物序贯性治疗的1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病例。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术与3D-CRT治疗小细胞肺癌剂量学参数,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治疗小细胞肺癌方面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小细胞肺癌提供更优的选择.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山东省影像研究所收集20例,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肿瘤体积2CM-7CM间.全组20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从44到82岁.病人由临床医生在CT等影像图片上勾
目的 探讨、分析HRCT在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我院呼吸内科诊治并临床证实的38例BO患儿的影像资料,男孩21例,女孩17例,年龄区间3月~10岁,所有患儿均行肺部HRCT扫描,且具备BO典型临床症状。结果 38例患儿,均不同程度具备“马赛克”灌注征,呈弥漫性多发片状分布,部分边界清晰,部分模糊不清,少部分二者兼而有之,血流灌注减少35例,肺内气体潴留37例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氨甲环酸(TXA)对双侧同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2例行双侧同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33 ± 8.57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67 ± 9.15岁.
目的 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合并踝关节内病变的继发病损情况及Brostr(o)m手术结合关节镜对该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 年12月至2014 年12月,本院采用Brostr(o)m手术结合关节镜术式对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合并踝关节内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术中镜下软骨的损伤情况并予以处理。
目的:探讨应用骨性结构与软组织联合重建治疗高弓内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我科治疗48名患者的5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分型:AO C2型骨折29例,C3型骨折21例,软组织损伤分型:Tscherne Ⅱ型35例,Tscherne Ⅲ型15例。
目的:探讨骨性结构与软组织联合重建矫正僵硬高弓内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治疗高弓内翻畸形患者10例(13足),其中男6例(7足)女4例(6足),年龄17-44岁,平均25.5岁.所有病例入院后均常规行足、踝的负重片及正、侧位及跟骨长轴位X 线检查.
目的 对使用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一组Lisfranc损伤患者进行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回顾性研究此种方法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Lisfranc损伤患者33例(34足)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临床评估以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为标准.VAS可视评分评估疼痛.影像评估根据术后随访时双足正位、侧位、斜位X线片
目的:探讨Cole 跗骨背侧楔形截骨术联合加压骑缝钉内固定治疗大年龄儿童高弓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到2014年11月采用Cole 跗骨背侧楔形截骨联合加压骑缝钉内固定方法治疗17例大龄儿童高弓足共29足.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最小年龄为10岁,最大年龄17岁,平均12.4岁.
目的:系统评价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双向锯齿缝线的疗效,为临床研究及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Embase、谷歌学术、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
目的 探讨采用第三代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体进行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我科采用第三代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体进行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列,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5-70 岁,平均61.5岁;创伤性关节炎7例,骨性关节炎1例,病程12-48个月,评均16.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