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综述近年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及其运动防治作用的研究状况,旨在为围绝经期女性的骨骼健康提供指导。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近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结果:1.人体骨密度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女孩骨密度低于男孩,中年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下降,其中女性骨密度开始下降年龄早于男性,在围绝经期骨质丢失明显加速,而男性以76-85岁表现明显。与年龄相关的骨量流失常常伴随着去脂体重的丢失、肌力的减弱以及肌肉质量的下降。2.围绝经期女性较同年龄男性及其它阶段女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雌性激素能维持并提高骨密度,降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功能减退,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分泌明显减少,影响钙盐沉积,造成骨密度的急剧下降。研究发现:女性40岁后年骨量丢失约为1%,围绝经期骨量丢失最快,达到2.4%~10%,之后骨量丢失速度减缓,因此,围绝经期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及早干预早治疗对降低骨折风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3.肌肉收缩是维持骨骼功能的主要因素,人体运动主要通过骨骼与肌肉协调合作完成,肌肉作为骨骼之间的纽带,通过收缩产生的肌力反复对骨骼产生力学刺激,不断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和功能,促进成骨,增加骨密度。有研究发现骨矿含量与肌肉运动强度、频率相关,此外,肌肉越发达,骨密度越高,4.研究证明,增加和保持肌肉量是机体维持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人体需保证基本的运动来维持骨量,废用或不负重可导致骨量减少,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由于随年龄增加,人体肌力逐渐下降,肌腱、韧带等强度也降低下肢肌力哀退,影响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引起运动障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及骨折。5.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影响人体骨量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女性长期坚持进行有氧耐力+抗阻等不同运动方式组合锻炼,可增加机体能耗,改善体成分,增加肌肉体积和力量,进而增加对骨骼的力学负荷刺激,达到减缓骨矿丢失,维持骨密度的效果。研究结论:围绝经期是女性骨质疏松的高发阶段,易发生骨折等并发症,科学安排有氧耐力+抗阻训练组合可有效降低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
其他文献
本文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实践,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辩证法,两个方面分析苏联科学哲学中的认识论导向,提出苏联科学哲学发展主要遵循了实践-以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苏联科
2012年12月3日8时30分,山东济宁供电公司负责自助交费终端维护的吴长庆通过GIS平台远程巡视,发现装在阳光润泽园小区的自助交费终端发出打印机即将缺纸报警信号,立即派维护人员
为适应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提出以构建新世纪高校校园生态学居环境为目标的规划设计策略,并结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仙林新校区规划设计,从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可持续发展、
人工关节置换术(TJA)是临床治疗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随着手术量的增大,其并发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假体无菌性松动,严重影响了假体的使用寿命,
在第六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上,我们多次听到"从软件即服务(SaaS)到平台即服务(PaaS),再到功能即服务(Feature as a Service,FaaS)"、"从Me Too到Me First的转型"等概念,这
摘 要: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着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大部分专业课程在机房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多媒体机房上计算机专业课,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形象立体,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计算机技术更新的频率很高,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上好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考验,也是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