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勘查信息化建设

来源 :2012年湖南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陈国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陈国达学术思想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矿勘查信息化"是指采用信息系统对传统的地矿勘查工作主要流程进行充分改造,实现全程计算机辅助化,数据在各道工序间流转顺畅、充分共享. "地矿勘查信息化"形成和发展,既是地球信息科学发展的推动,也是地矿勘查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地球信息科学发展的形势,满足地矿勘查发展需要,应当在重视并加强地矿勘查工作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失时机地建立"地学数据库",引领地矿勘查行业走上信息化道路.
其他文献
沅麻白垩系沉积盆地是湖南省重要铜矿成矿区之一,代表性矿床为九曲湾和浦市铜矿.文章在较详细的阐述浦市铜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浦市铜矿赋存于白垩系下统紫红色碎屑岩夹灰白-灰绿色砂岩中,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陆缘.矿床形成于氧化态向还原态过渡的沉积环境,在其沉积成岩和成矿过程中都有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属沉积砂岩型铜矿床.区域及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应通过进一步找矿研究,以扩大矿
根据衡阳市清水塘铅锌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区找矿重点为档头冲、红旗坑工区矿体的中深部位,特别要注意在矿体南西方向延伸部分寻找新矿体。远景找矿重点应放在矿区西部月塘坪一带寒武系上统和奥陶系下统白水溪组浅变质板岩北东向硅化破碎带,矿区西南部的北北东和北东向断裂带。
在灯坪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铜铅锌矿化地质特征,发现其成矿主要受多期次断裂构造运动、富含成矿元素的地层岩性、不整合面、岩体活动、含矿流体与蚀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亦与成矿期后叠加改造作用有关.对主要成矿机理——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和氧化淋滤一次生富集作用进行了初探,划分了铜铅锌主要矿化类型:热液型和淋滤次生富集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成矿模式,得出了结论,并对找矿方向提出了建议.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秦岭—大别造山带和华北克拉通之南,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成矿带.前人对铜陵矿集区各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C,D,O,S表明铜陵矿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混有少量大气降水,成矿流体由深部向浅部、从岩体向远处以近等温状态运输.Pb、Sr同位素也可指示成矿物质来源.Pb同位素组成还可作为地壳演化信息及古陆壳活动的证据(马振东,1986)
韧性剪切带的成矿理论研究,发展极为迅速,至今已具有较完备的理论和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韧性剪切带构造与成矿的关系,对找矿非常有利.本文简述了韧性剪切带的研究现状及成矿的理论依据和未来热点研究领域,概括了由韧性剪切带作用形成的金矿的基本特征.
德合龙洼矿区岩体主要有三种类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以及闪长岩.通过岩石化学分析,发现矿区的岩浆岩为过铝质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稀土及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矿区各类型岩体形成具较强分异性特征,成因较相近,多为壳型岩体,少量具壳幔特征,主要由源岩经过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形成环境很可能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金刚石矿床有多种类型,本文系统总结了金刚石矿床的主要类型,重点分析了最具工业价值的金伯利岩型和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以及金刚石砂矿床的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通过系统研究,深化了对不同类型金刚石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以期对今后勘探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Mason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马来半岛中央金成矿带北段,矿床产于三叠系火山-沉积岩系中,受NEE向层间破碎带控制,空间上与石英斑岩脉关系密切.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主要成矿阶段的铁白云石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为典型岩浆期后热液,进一步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得出成矿流体属中温、中低盐度流体,该矿床为典型的中温岩浆热液矿床.
金屏铜多金属矿床(化),位于黄茅园岩体西侧,赋存于岩体上接触带之震旦系陡山沱组和洪江组有利构造部位,属于裂隙充填型黄铁矿、磁黄铁矿铜多金属矿床(化).经综合物化探工作发现的3个异常带中,与铜多金属矿化有关的异常主要为Ⅰ号异常带.该异常带分布位置,正落在岩体外接触带陡山沱组钙质岩系上部,异常沿走向延伸与构造线空间分布极相一致;多元素组合异常沿水平方向出现明显的分带特征;测正北部岩体出现磁异常,推断为
通过对无机非金属建材样品制作,常规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γ谱仪法的基础上延伸出了初始平衡度法,以测定无机非金属建材样品的放射性比活度,该方法能够较快速,准确地检测无机非金属建材的放射性比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