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及Notch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来源 :第三届庐州灸法论坛、灸法应用与机理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灸法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c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艾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及Notch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艾灸组,西药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艾灸组给予悬灸“命门”、“大椎”、“关元穴”每穴15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d,连续4周.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治疗疗程与艾灸组相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大脑的梗死面积;HE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Notch1、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Hes3)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造模后,模型组水迷宫测试逃避潜伏期延长,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艾灸组和西药组水迷宫测试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大鼠大脑梗死面积减少,大鼠脑组织神经元轻度损伤.BDNF、NGF、GFAP、Hes3、Notch1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 结论:艾灸可以改善大鼠痴呆及其记忆和认知能力,调节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可能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根据临床诊治经验,对《医宗必读·泄泻》提出的治泄九法进一步“解读”,即:苦温,用于
《神农本草经》是一本经典的用药标准及用药理论指导书,其药物分类非常科学,三品分类,即上品健康、中品预防、下品治病,并从临床剂型、用量、配伍等方面阐述了其用药特点。
咳喘之证固然难治,亦有可为之法,古今医者均在研究。肺为娇脏,邪气易伤,其为华盖,用药宜轻。故以清法为要。咳喘本以感染外邪引发,清必贯穿始终,也即治本。如咳嗽单用化痰止咳药不解
把中医对热病的诊疗搞懂,也就搞懂了中医临床证治的一大半,所谓“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所集”是指《伤寒论》,人们认为更主要是要理解六经证治的原理和规律。“虽未能尽愈
“和法”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也是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在中医中的具体体现,陈意教授通过五十余年临床诊治,对“和法”有独到的理解。陈师认为
本文简述了艾灸文化,以及艾灸的应用与适应人群,介绍了艾灸方法与灸感,以及灸量灸温,探讨了艾烟的安全性。
根据本科近年来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缺血性中风痰瘀阻络证占中风的大部分,因此,本科拟定了天麻通脑饮作为痰瘀滞络证的治疗方药。临床研究表明:天麻通脑饮可显著改善
针对老年综合征的特点,应以其病因病机为基础,辨证审因,究其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亏虚、气血津液亏虚,治疗应首辨阴阳,区分阴虚阳虚,同时辨脏腑虚损,重视脾肾,以补气益精为先。
《内经》睡眠学说为人们研究和治疗睡眠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睡眠异常的治疗应着眼于调阴阳、调营卫,具体的措施有祛除病邪、调和营卫、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等,对治疗睡眠障碍具
目的:研究电针胃俞募穴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分子机制. 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脘加胃俞组、胃俞